|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导学—自悟”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有志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师历经18年不懈的探索构建而成的。它将国家课程标准从理论层面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体现了自主性、合格性、探究性的基本特征。这一教学模式贴近中国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有助于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操作难题,为推进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典范。在此,我们请来了福州市教育学院英语科副主任何镃基老师,将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教学心得介绍给广大教师。$ _( U' B% b+ f- O, A
6 M1 c) }) G* ^8 D4 d6 {: ?# N
# K, }* @! f% O2 ^/ s1 C0 W
一、前言
- b$ {9 Q8 j2 E4 \" D% z 实施课程改革重在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规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和操作规范。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是把国家课程标准从理论层面变成课堂教学具体操作的框架,研制出符合新课程标准,既高效又易于操作的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Y* s/ i) X9 B! D! N+ ^) k1 c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将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显性变为隐性,由原来知识层面的浅层次的指导变为能力层面的深层次的指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我们构建了“导学—自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把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合作机制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发现的满足和成功的欢乐,并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完全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导学—自悟”教学模式由符合课标的教学目标、多版本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操作步骤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构成。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将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综合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把“教是为了不教”真正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 H4 R, d" ~4 z' \4 i
- a, }4 D6 b: j
二、“导学—自悟”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X1 e0 l# B5 ^: Q
* ]1 `; ?6 m+ W8 G4 w$ N(一)“导学—自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由过去的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导学”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自悟”体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7 c8 x: ^$ {/ ?5 z
“导学—自悟”围绕一条主线、立足两个基点、实现三维目标、把握四条策略、围绕五项内容、参照六条标准,来构建新课程的教学模式。6 e$ z( N; B. b- `* ~7 R# j( K
" n+ i4 ?0 x: f1 w0 K4 k* H1.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主线。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三个发展”的目标定位,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人的潜能发挥为根本目标。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基本英语素质的同时,构建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 s4 z- `2 J8 q4 w* X& `
& r b, V0 R+ A* {: q$ z n
2.立足两个基本点9 v8 }3 |2 ?4 e! Y# K: W; w$ E
3 y9 S6 _! Z4 N z0 z K. K(1)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就要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的局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 d6 H! { f6 } W- d+ x) Q m, S' U- `
(2)立足于中国教学的实际。要解决“费时低效”的中国外语教学现状,就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能盲目靠引进和改进外国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我们的课程改革目标。我们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教学的实际,根据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和特点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教学体系。, L; D; u" X; [( }! u
, E2 q6 \0 t$ f) U) `) Z
3.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 ?4 H3 a; e* b. C
5 J+ p+ S- `7 b( F8 }9 p(1)认知目标:& z& f5 ]% Y: g0 o
知识的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简单地承接知识,而要让学生参与知识构建过程的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9 k$ @/ s- Y0 h
4 z' f* K4 r; K b& J! Z
(2)能力目标:
4 r3 N! ^+ K b& M# i) T3 u 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和策略,使其成为懂得如何处理学习问题的学习者,让学生获得主动探求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1 |/ A5 g: _; Q
4 Z' v# M6 s! I1 B" H( s; Z
(3)情感目标:5 [4 L) a6 J2 x. X
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要体现人文关怀、渗透情感教育,从而磨砺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把成功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 I& {; A- h( ~1 D) S1 `/ x: U5 M0 V" ?2 i/ |% X
& [4 Y* r2 U' p" |& Z) n4.把握四条教学策略0 u4 @1 K# m9 J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与学两方面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
) `2 X7 W% m" D' l6 x% I6 l1 s1 _( F3 W2 v( t+ p1 Y' K
(1)强调学习过程,倡导体验参与,构建发展平台,实施认知与情意统一的策略! R# j1 x& J: u( d/ O4 `3 w
R+ ]3 M0 u4 D' o) b
; A7 |1 X) }6 r) }* [3 o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稳定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中还要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激活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所有学生在认知得到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W2 o. _, g4 g7 q" d3 o$ g
% l2 u, a: u$ D/ T9 S" c(2)打破传授模式,创设探究空间,提高自主能力,实施结论与过程统一的策略) i' k2 Z: J+ g* s
学生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该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学中要以引导、启迪代替讲解、灌输,努力创设探究、创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质疑、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途径,获取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做到既重知识又重过程,以促进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帮助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R3 n) l' C8 P; a- A, W6 c
9 y$ [3 j8 T$ }5 X: e/ g5 a(3)关注个体差异,开展合作学习,适应个性需求,实施“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的策略
4 z. m; s$ s8 m: g& n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的可能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互助性的“合作学习”,即以小组形式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学生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 ^2 v) }6 q3 l: d+ B! p# w(4)注重过程评价,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统一的策略
7 `1 L+ O) p/ J1 v9 q( F评价要体现激励功能,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和进步,同时要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将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各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学中要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激励学生。9 b" K% R$ d$ r" }" N7 y" E
% j) a0 {/ G6 Q6 `7 Q
5.围绕五项目标内容
2 e$ H2 C; `$ f- C8 J+ {; c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课程标准对上述五项课程目标内容都设置了分级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认真加以落实。- A9 W! k- r/ r1 \) u
) i+ j- ^2 _' D& Y(1)语言技能
' n2 R9 i* m4 _3 k 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话语和输入信息的能力,说和写是表达思想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W0 F2 n* ?8 ~ I! I; G9 u! U8 y) A: f
! s' O3 n* w- u(2)语言知识# T& k( ]/ A$ p% `9 B8 k
语言知识是语言综合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
& p. J9 r* s; ?3 b0 e( [) z8 S4 y- c: n0 a" A' F6 j
(3)情感态度
& ]: _0 M) T* d5 M% v3 ]6 w+ _ 情感态度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k$ v4 f/ E# e% h; p1 _/ B& Z: \( K# I7 a$ o, M' } ]
(4)学习策略( M5 p* {6 y6 h9 p
培养学生学习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情感,运用原有的知识,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和自我控制,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7 [7 L6 |) ~3 ]+ G$ f9 D( @5 G* I# n( s: d Q; @& u( t
(5)文化意识8 U/ d2 q, E* i# V* ^) R" G
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运用外语时根据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教师要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 Y. t/ \; t9 B% W " X, T0 U! f& C6 p8 E9 Y
6.参照六条评价标准6 z& X8 {3 o& ~, H
, b$ K2 \4 i ?; L2 L2 E
9 V+ j/ d4 U% M/ g: e0 ^% P
(1)能动地整合教材,准确制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开放的方法
) ] V$ M1 y$ q/ G$ {6 S0 u0 ?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把教学内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扩展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教材进行相应集中,重新编排,以显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做到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语实践和感悟,不断探究发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教师要做到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易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每个教学环节要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0 N! s) @+ E I2 t% T6 [+ J7 N
' U/ \/ a8 J7 {* v) Y' b(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6 P2 l8 k* n- w, N6 \7 ?
课堂教学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把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自信心作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基础。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活动舞台,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占课堂时间达70%以上。教师要保持亲切、自然的教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 a/ M3 n/ N" V* f$ W7 \
| |7 @2 S4 q(3)设计探究过程,倡导体验参与,关注学习策略培养! b* B' d( G* t# g
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把握,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探究过程,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要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提问、敢于表达,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和感知语言的过程中,要贯穿对学生学法的指导。3 r9 e$ c( i6 G2 K- g0 ~
$ S, b5 L: {* ]# c
(4)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多边互动,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9 x0 ?, [: P) Z& o9 c* Q9 \ 课堂教学要完全改变学生各自孤立的“个体学习”状态,把学生的学习利益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以小组为形式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形式多样,真正做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体现良好的合作精神,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团队意识。( i# k: s% C, g( e- ^; O \
7 C( d* l k. u7 }
(5)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励学生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Y: ~" I! A" X
课堂教学要重视对教学各个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对教学过程评价要及时、准确,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实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真正落实形成性评价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权重,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尊重性和激励性。0 j4 o( J# G: B% A0 | c
2 q8 J" u. K) ?1 F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课件、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T% y7 r8 U/ O W! Y( o1 J! v
教师要打破把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传统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在创设的具体语境中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用的渠道。同时,从教学实际出发,有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做到教学手段直观,课件、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2 x" H6 G/ _+ {6 w 三、“导学—自悟”教学法七种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6 `; f* \& f2 b, N 根据以上“一条主线、两个基点、三维目标、四条策略、五项内容、六条标准”,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能力培养目标,“导学—自悟”教学法已初步构建了七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并且对每一教学模式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课堂操作框架,体现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基本特征,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自主”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2 p5 l* I( X- ~
这些模式分别是“突破拼、说”入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课文教学模式、“课内外相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小组计分竞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反思自评”作业和试卷评讲教学模式、“块状和条状”复习课教学模式、“整体和群体相结合”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这些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既可解决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对具体教学过程和组织方式感到茫然所带来的困惑,又使各校在实施课改中既有模式可循又不囿于模式,留给教师结合本校和自身的实际不断创新的空间,在保证课程标准得到落实的前提下,呈现出英语教学“百花齐放”的新局面。3 {; N7 \7 r, }# o1 k5 A/ \6 s) a
(一)“突破拼、说”入门教学模式& S" Y7 w/ S3 E
" c& D7 ]8 ]/ x8 C; O “突破拼、说”入门教学模式是指在入门教学阶段,集中一段时间,通过一定量的拼读训练和口语操练,帮助学生科学地识记单词,突破“聋哑英语”难关的一种集中教学模式。$ n, A7 B1 G; H$ h
# A7 Q$ `& a% f “突破拼、说”入门教学一般安排在七年级入门教学阶段,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分两个层次、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一周时间学习26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初步认识48个音素,为集中识词拼读训练作好前期准备,同时让学生模仿5组微型对话。第二阶段用三周至四周时间着重培养学生拼读能力和有意识记单词的能力。这一阶段突出读音规则,要求学生掌握音标,同时通过配套的微型对话操练,把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突破口,并将之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w9 v) e5 B: _( n( f4 ~/ V" I
& e" z$ _- M u C4 J/ ~6 P 教师在集中教学开始前要召开学生动员会,让学生明确集中教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和方法,鼓励学生勇于争先,同时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说明课改的目的,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化阻力为助力。
- V' r( P: }" ~
( B3 i8 m$ g$ Z
9 A( _" r$ D- t, i9 m1. “字母和音标相结合”教学模式- R* N, m4 G+ l& b' m; q
0 I0 Y/ d8 X) {2 v& `7 E% q3 ~ ]! P
字母和音标教学是英语入门教学的第一关,它是培养学生拼读能力的基础。我们采用字母分类教学和字母、音标同时呈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按含有相同音素读音的字母分类教学,这样既省时又易于纠音,并且,在教字母的同时呈现各种字母发音所含的音素,结合字母教学让学生感知音标,借助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利用音标进行拼音,使学生不但读准了字母,而且认识与汉语拼音相似的元音和辅音音素,从而为后面的音标教学作好铺垫,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L- ?$ s- s8 g2 M4 L1 A" S
* |2 i1 f! }+ I _! K; h- m1 d
0 y) H5 H3 Q" _+ Y: e6 i(1)第一周五课时的教学安排如下:& _: o. C! m$ x4 s
0 U; {" \1 N- s! m4 ^, I ①第一课时教A、H、J、K、I、Y、U、Q、W0 x& R" E1 j0 I7 Y& h
+ O9 `7 V" ~; |- R3 p" Y 第二课时教E、B、C、D、C、P、T、V、02 U9 L- v8 P9 K% l0 M' F7 M' S
, M2 w' d4 j+ ]6 J' R9 Q9 P
第三课时教F、L、H、N、S、X、Z、R- ^! Q' B. C, L+ I
$ U7 ?+ d7 I. P0 F" `9 o
这三课时的教学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辨认和读出各组字母,学会其正确的大、小写以及背诵三组对话即可。- F; G0 e* c4 L! V
% P: B' t/ s4 t: ?
②第四课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26个字母的顺序;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分类;按含有相同元音读音的字母归类)反复循环复现26个字母,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26个字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的掌握。) p6 R# F/ F4 _
2 I0 o7 F8 |5 ~ ③第五课时在学生已接触大部分音标的基础上,以简易的分类形式集中呈现音标,让学生感知48个音标的全貌,初步了解其分类并懂得其最基本发音的区别。本课教学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音标的读、写。% O3 J p3 G3 t2 E8 a" ^
4 o) N, M& t9 g
9 O" [! z$ g# j& Q6 [- k
(2)在第一周教学中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字母和音标同时过关,如果操之过急,会增加教学的难度。因此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
0 [: |* L% v" i" p- W0 x, g: M ! t. r' N. ^& o9 X9 `) G% g
①本周教学的重点是字母过关。教学中应用字母卡片的呈现和开展读准字母的各种游戏和竞赛,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准26个字母,并要求学生按笔划笔顺正确规范书写字母,达到听音书写和默写的程度。书写时一律要求学生先用铅笔在四格线上书写。在书写练习中引入竞争机制,达到规范书写标准要求的学生方可分批提前批准改用圆珠笔或钢笔。. b: a; r% }8 y3 M6 q7 X$ I
0 r" l, z' Z- O7 b- }
②音标教学不要求学生书写,也不要求学生能读准所有音标。音标基本过关要求可安排在下阶段教学时分步进行。接下来的三周或四周集中识词可解决20个元音音标的读音和书写,结合读音规则的归纳和总结可解决辅音音标的读写。对于个别较难掌握的辅音不要做过关要求。; k; z7 _: y1 a# e; f/ ]' }
2. “音、形、义三位一体”集中识词教学模式
: k0 i/ p5 t" M1 z" [“音、形、义三位一体”集中识词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培养学生自学单词的能力,突破英语单词难拼、难记的瓶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带读、学生跟读的被动的单词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英语常见读音规则,并利用读音规则自行拼读单词和有意识记单词的词汇教学模式。' A% G8 e$ \6 R% b
无论采用何种教材,教师在教授教材之前,可将本学期要学习的单词重新编排,编成若干组,每天进行一组单词的拼读强化训练,以学生自己拼读为主,培养学生“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 d4 \) P8 N# z9 Y" u7 W7 i
从第二周开始,一般用三到四周的时间进行集中识词的教学。每节课一组单词,每组集中的单词按重读音节元音读音规则编排(按/ei/、/i:/、/ai/、/?/、/ju:/、/æ/等顺序),每组的单词量以能体现该项读音规则的全貌和提供有效的训练量为原则,一般在30个左右。每组单词的排列顺序从单音节到双音节再到多音节,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梯度。
; ] c3 `9 | R% C% }& M' K(1)集中识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4 t2 `, D* y, w* U, j2 M①学生拼读为主,教师纠音为辅。先进行相关元音与各个辅音的拼读训练,然后让学生自己拼读该组单词,教师加以纠音。例如教学含有/i:/读音的一组单词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i:/,教会学生其读音并要求记住其书写。接着教师拿出音标大卡片进行拼读训练,先让学生自行拼读,教师进行纠音,待学生比较熟练后让其打开辅助读本自行拼读该组单词,对拼读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加以指点纠音。对于个别双音节、多音节读音比较难的单词,教师可预先将其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看黑板,用启发方式,通过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拼读,让学生试着自己将整个单词拼读出来。
* |1 P* V3 D2 }( `②利用小卡片进行自学、自查。拼读纠音结束后,马上叫学生拿出本组单词的小卡片进行自学、自查,或让同桌学生开展“打卡片”游戏。* a6 F% }: v1 V+ h% R: y, G
③利用大卡片检查、循环。教师拿出大卡片,进行分组拼读单词的竞赛,读对的给予表扬,并给所在组加分,读错的进行全班纠音并给予鼓励。2 N" r% w% Q, o/ l
④点拨启发,总结、归纳读音规则。在学生基本掌握单词读音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组单词,归纳、总结该组单词中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就每一读音规则举出若干个例词,并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读音规则,拼读本课没有出现的符合该读音规则的单词;最后教师写出一个单词的音标,要求学生读出该词,并猜测其词形。通过这些练习,培养学生“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
~) ~- y1 O- a0 G例如:8 y$ V& H. V% t4 p" {
例词3 x1 p- |! J3 G4 @4 D
拼读新词
, Z! p; C1 h! @# o% H2 U |猜测词形 j6 D9 N' |; u2 e7 |8 G* h
/i:/
8 N% d8 }% a) w, f/ v0 G0 m1 D) a) F- We
9 [) F0 {/ s3 whe, these& C6 r+ q! G. J% _; ]
she, me+ [/ G1 d4 g3 }3 I8 W* l7 w- F
/wi:/→we4 H' G. X0 H2 a0 e p2 w9 p9 p4 `) m
- { f6 Z6 {- i6 p! ~ea8 t* ^$ m0 s, I& p$ K R E% M
each, read
+ M: j% r+ ?2 T, t6 W6 ]eat, leave# |7 \4 g+ M8 q5 A' `+ Z7 h
/mi:l/→meal! ?! ^. a' z: V0 C; u: L) O
( V' Z; o# q/ w0 {/ @6 b) I6 j
ee
5 ^8 H( E+ P8 F3 S/ z0 D* jfree, meet0 u" Q3 X. v% G k4 D, g- l7 w: p
see, speed! s# w$ r$ d! M; e) c) P
/ni:d/→need6 u1 R" x# N, [3 G: B5 S1 t- ]3 D
⑤课后复习,掌握读音规则,力争音、形、义过关。要求学生课后用单词小卡片循环记忆单词,听单词录音帮助纠音并布置适当的抄写单词练习。要求学生借助提供的每课集中教学竞赛评估练习,复习和掌握该组单词的读音规则,培养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力争音、形、义过关,准备第二天参加识词竞赛。
' }8 |0 n2 B% E( D" @! s(2)在集中识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切实注意如下几点:$ x+ I6 C/ p3 Y" Z. y- j. a) X& t1 I
①集中识词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拼读能力和有意识记单词的能力。不能将其理解为单纯为了突击强化记忆单词,不能以单词识记的多少作为评价集中识词效果的惟一标准,否则就会失去集中识词的真正意义,出现强迫学生死读硬背,要求全部单词过关的错误做法。( N1 Z% p9 d; U7 R# } B9 U2 l) o
⑤制作大、小两张集中教学阶段记录竞赛成绩的表格,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大张表格体现个人成绩,小张表格体现小组成绩。表格形式参考下表: |
进行两两对话教学时必须处理好如下几点:
7 h3 n. z: W8 f! c7 {% c ①集中教学阶段必须把两两对话与集中识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两对话与集中识词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我们绝不能顾此失彼。一方面,集中识词主要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和识记单词的能力,它为两两对话提供了词汇的基础,使开展多种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两两对话的开展又为单词的重现或记忆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5 Z- S7 T! b6 N i7 s ②在口语训练的不同阶段应把握好不同层次的要求。我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机械背诵到替换套用再到灵活应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机械性的模仿、背诵,要求学生敢于大声对话,力求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种口语训练属于结构层次的交际模式;第二层次是替换套用、重组对话,要求学生能根据教师或自己创设的语境和背景知识,应用所学对话的基本句型替换套用、串联合并组合成新的对话。这种口语训练人为地复现了交往行为,属于情景行为层次上的交际模式;第三层次是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语段、语篇自编对话或进行命题对话,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新旧知识,设计出各种功能项目的对话,属于主题交际模式的层次。三个层次虽然要求不同、活动不同,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教师应坚持操练,切勿操之过急。
* [3 a5 O; N M ③在训练初期要求学生模仿录音磁带时,不要对学生的语音提出太高的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大胆开口,并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即可。教师可通过每周布置一定的口语朗读作业,促进学生的语音、语调尽快向规范语言转化。
) U/ o7 p9 G: ~: z. b$ h! R* I ④开展一分钟对话竞赛要面向全体,顾及不同层次学生,注意机会均等。对话竞赛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集中教学阶段结束后要开展一次口语对话竞赛的评比活动,以每分钟问答十句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Z6 G# B- d5 \
⑤集中教学开始后的第三周和第五周要召开家长汇报会。通过汇报会,请学生上讲台进行一分钟对话竞赛和情景对话表演,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家长看到自己子女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更积极地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3 Q4 {. m1 i9 F
; }9 B/ E9 t2 v4 ^# q, M% I(二)“自主探究”课文教学模式
7 s$ I' X. \5 M& M- N “自主探究”课文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对象,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体验和参与的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课文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课文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X2 X- j0 a5 L3 x, ?1 @6 m
学生要理解、掌握新知识就必须参与知识的构建。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就要设置探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把课文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提供良好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基础。
- j2 n4 q/ H% C
, }8 B2 a- O. ~0 D1. 巩固和扩展集中教学阶段的成果
2 r' d+ n& H- y L( b9 |0 a 为实施“自主探究”的课文整体教学,转入课文教学后教师首先要采取措施巩固和扩展集中教学阶段的成果,做到“两个坚持、两个强化”,即坚持循环复现所学单词、坚持每节课两两对话竞赛、强化听力训练以及强化规范、正确的书写。同时,教师还要着手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构建过程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在探究新知识的经历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 g* s* G/ I; U# K d% {; O, p8 k" [' D+ `/ F. o; O
(1) 坚持循环复现所学单词$ R# Q& e# C t
教师应根据遗忘和记忆规律,每节课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以竞赛方式复现各组单词,帮助学生强化拼读能力并掌握读音规则,同时通过单词的多次复习重现,做到单词基本过关。在循环复现所学单词的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0 d" e1 d/ a4 \ A: R ①期中考试之前要严格按照以重读音节读音归类的单词循环表,不断循环强化,使每组单词呈现五次以上。" @" A' r. l. f' P/ o
②期中考试过后仍需坚持每节课的单词复习循环。安排呈现的内容可以有三种:第一种,继续呈现按读音规则归类的各组单词,以弥补前期集中识词的不足,强化掌握读音规则的熟练程度;第二种,为增强识记单词的效果,也为语法教学服务,可以利用辅助读本第三部分的单词归类表,按同音、同义、反义、词性、类别等分类方式呈现单词;第三种,为配合课文教学进行每两单元单词的复习呈现。本单元的单词作为竞赛必答的内容,下单元的单词作为抢答的内容。
L1 ?1 [7 j. q ③12月中下旬可配合元旦活动安排一次全年段单词竞赛,通过预赛、复赛、决赛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奖励面要广,同时进行隆重表彰。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状态,巩固前期单词识记的效果。
7 T9 H$ ^5 ]% E) ^1 ^3 E p/ ^
0 W& y( W% Y- e" P4 E7 b7 ~, W: L5 C3 C" q
(2)坚持每节课的两两对话竞赛3 ~' |3 ]3 | c% n, o4 z- ?, ?
每节课可安排5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对话竞赛活动。教师应从复习巩固集中教学阶段所学的20多组对话中的功能项目和基本句型入手,引导学生从机械背诵过渡到替换套用,再到灵活应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都必须安排口语测试,测试形式和评分标准要符合学生的口语水平。& [& P- y$ ` S7 y! @% i
! Q" E" K2 U5 X" Y(3)强化听力训练,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W, r3 S/ B( E; f5 M! w: G
集中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语音、语调不作苛求,转入课文教学后,教师则应创设机会让学生多听、多模仿。新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安排了听力练习,教师除了课堂上要求学生听录音模仿句子以外,还可以开展听音复述竞赛、听音问答竞赛等活动。每周教师还要布置一定的口语朗读作业。学生每人准备一盒空白磁带,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每周录制一篇课文或一段对话的朗读带,教师通过朗读带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种练习活动中多遍的听音和模仿,能使学生逐步纠正不纯正的语音、语调,加快不成熟的中介语向规范语言的转化。
6 u# V6 I7 ?& s% i7 _! U* y7 s* k. z; G
(4)强化正确的书写能力
4 B7 L8 F. v4 _; R) F 集中教学阶段侧重拼读能力和开口能力的培养,因此它在训练书写能力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转入课文教学后,由于有了较充裕的时间,教师就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每单元单词和句型的拼写和书写,还要坚持每一单元的听写测试,另外,除要求学生完成Workbook的书面作业外,还要适当增加笔头练习和作业量。
" R0 N. }# \+ A T
+ _" F4 @1 B6 f6 D$ k) j; m) f2. “单元导学”预习能力培养模式6 l, E% O; G: m6 j1 O; y1 i& Y" j
“单元导学”预习能力培养模式是一种体现“先学后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它注重学法指导,通过“单元导学”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G7 Z8 X; o) a, k# b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入手。预习能力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关键,是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的必经途径。教师可通过“单元导学”提纲,让学生自主预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沿着预习导学的台阶逐渐学会学习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O; k& B& T! k6 a1 V
前期的集中教学为学生预习课文基本扫清了词汇和句型的障碍,因此,在转入课文教学后着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成为可能。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
5 q) |: }0 A3 h1 s5 o8 E) ? ①在七年级起始阶段,教师应编写“单元导学”提纲,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导学提纲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学案,它不是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设计学案,让学生预先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促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可将课文或对话中的语言知识难点或语法要点设计成探究活动的内容,以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释疑。
6 S7 t* f# F; J% [" c: v4 R/ F ②“单元导学”提纲可按单元或课时编写,但要根据导学阶段性的要求逐步引导、阶段递进,同时还要制定弹性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导学提纲中,教师应对语音、词汇、语法、对话、课文等各项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为其提示学习的思路。此外,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具吸引力,尽可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Y% W/ f* E# d# ^ ③导学提纲要提前发放给学生。每个学生要备有预习专用的笔记本,并在课前依据导学提纲的具体要求做好预习准备。预习中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这种互助合作、探究研讨的方式,可以增加全班学生从不同层面参与学习的机会,突出“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 [: k% P$ C& v ④教师在上课时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把检查内容融入小组竞赛活动中,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免使预习流于形式。学生的预习为课堂上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做了前期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学、自做、自练的机会,使预习内容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而且,通过加强对预习的检查和落实,更能促进学生预习习惯和预习策略的形成。2 b5 g& f& p% y5 P" |' j$ {
⑤导学提纲的编写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会求知的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运用字典、参考书、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和收集、整理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学、自悟,必要时教师再进行精要的讲解。: y, v/ v* n" W! Z/ q" A
⑥在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得到初步培养后,教师可逐渐简化导学提纲以至最后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一般七年级下期就可放手让学生主动、自主搞好预习工作。9 E& v t& B5 Z. f9 t9 Q- z
3.“三环五步”课文整体教学模式2 {5 B1 k+ x j
“三环五步”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把语篇中所包含的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语言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融于一体,体现教师导学导悟、学生自学自悟以及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课文教学模式。) D5 k+ A+ a) k& |2 }1 n+ o% G/ D3 @
(1)+ X9 W+ I5 o! b' \0 l% X# n; K
“三环”6 T1 B* y3 V2 l1 P) k8 `) Y, F
“三环”是指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和综合应用三个依次递进的教学环节。整体感知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即通过视、听等途径输入表层信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话),初步理解课文(对话)的内容。局部探究是理解信息的过程,即在语篇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课文(对话)内容探及语言结构。综合应用则是输出信息的过程,即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先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操练所学知识,再让学生跳出课文,在更大的语言环境中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 X- |1 n( o. b) ^) c" s# {(2)“五步”! N0 W: ]+ \: h# ]& h8 G0 C
“五步”指的是课文(对话)整体教学中具体实施的五个教学步骤,即“复习、预习准备→语篇整体输入→课文局部探究→整体综合应用→归纳、评比、作业”。“五步”课文整体教学模式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将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拓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形成交互式、开放式、发散式的教学新形式,而且通过竞争机制和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有效地将大班授课条件下学生之间的零散、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最终使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 j& z/ w3 Y4 \/ |; o$ }" G ^①复习、预习准备。为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应预先为学生布置复习和预习的具体要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进行本课(或本单元)单词竞赛、一分钟对话竞赛(联系本课或本单元话题功能项目)或其他活动,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竞赛活动的开展,使课文教学一开始就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将学生的心理指向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 r' q ~- [, A# u/ C②语篇整体输入。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以情境导入法进行语篇的整体输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内容,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感知语篇所提供的语言情境,深入体验语言,接受更多的信息。围绕课文,教师必须设计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感知和领悟语篇所提供的信息。这种做法既能检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有助于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而为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找准切入口。0 [6 W1 b: p2 I
③课文局部探究。在获得课文的整体感知以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文局部探究。课文局部探究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合作、互动来完成的,具体如下:首先,由各组学生合作找出课文的语言点,包括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等。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学生可以自由提问,然后,教师请提问学生指定某个学生回答,也可以请别的学生抢答。当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集体探究,自己则间或给以指导或点拨。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教师应为参与者所在的小组加分。
, D, d8 z2 M6 Z3 z. T9 W④整体综合应用。在学生对语篇有了深入理解之后,课文教学又从局部回到整体。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整合并落实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借助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拓展训练。教师要努力创设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通过模拟任务型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有效地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验乐趣、感受成功。
5 Q3 w; O# |6 R2 \9 l+ F% H% d# L& V9 r1 p
⑤归纳、评比、作业。在最后阶段,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清学习思路,整理所学知识,强化有意识记和拓展运用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环节。然后,教师应就各组在课堂竞赛中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评出名次,并记录在案,以便在阶段性考试时参照各组总分的名次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最后,教师还应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作业的内容既有复习性的,也有预习性的,一方面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另一方面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作业形式既要有笔头的也要有口头和听力的,才能使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得到综合发展。新课程的教学尤其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布置和落实,这样才能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 v8 ^; Q1 o5 @) D. \
进行课文整体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n% P4 Q5 _ V+ R6 F
①课文整体教学的前提是从新课程的教学观出发重新认识教材的功能,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又兼顾教材的内部结构。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各单元之间及每一单元内各课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有序、高效的整体输入。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教师应从内容、结构、方法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和整合,既可以打破单元的顺序,根据相关的话题、语言功能和语法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扩展,也可以调整单元内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6 m' A2 M; `9 C2 C+ H/ r- O
②语言习得是一个通过感知、模仿、理解、应用而逐步内化语言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多种媒体创设语境,输入形象化的信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并促使其向抽象思维发展,同时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和把握课文,不断内化语言、生成语感和提高语言能力。
! g- e0 V+ c2 n+ } ③在课文整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围绕课文中的语言项目和交际目的,设计出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学生主体的实际水平,而且在每一项任务结束后还要配有结果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还可以在课外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0 |: @% U* P5 w0 X1 q6 ^ ④在课文整体教学中,教师不能一概排斥语言知识的分析和讲授。语言知识的教学不能搞教师“一言堂”,而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途径,采用问答、质疑、讨论等形式,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设置探究情境,安排好思维训练程序,同时引入课堂竞争机制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注意不要让小组讨论走过场)。
7 P/ a+ t/ @- s' y0 I
) b. I% x+ F; n1 M5 ~: i9 \$ O4. “三段发现式”语法教学模式 2 @6 b/ j+ ~/ T q
在前期集中识词和两两对话训练的基础上,教师便可以在课文教学的适当时期将学生巳感知的语言材料集中起来并按语法项目进行归类,使无规则分布的语言现象呈现出有序的状态,进而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并形成某项语法知识的网络。
0 W. L6 B# T. C- T& Z6 d: u9 y “三段发现式”语法集中教学就是将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法项目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教学,从不同的侧重点,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探索、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的语法教学模式。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注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1 Q2 [5 h% G* {1 f2 F “三段发现式”语法教学遵循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原则,使学生对某项语法知识的掌握从一开始就显得系统、有序,这为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该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参与构建语法知识体系的全过程,由此解决了以话题功能为编排主线的新教材带来的语法知识分散、无序且难教的问题。2 x- e' j) o6 G% _8 Z( S
“三段发现式”语法教学的核心在于改革传统的语法分析教学,将教师灌输语法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发现语法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先安排口头和笔头的训练,呈现排列有序的语言材料,再通过设问启迪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归纳和推导。在设问启迪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先让学生发表意见再梳理学生的认知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不是要将知识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使之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把握语法规则。由于学生的积极思维贯穿于语法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建立起一个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发展发散思维。8 {0 `/ s' N& C3 p+ r
所谓“三段”是指任何一项语法知识的教学都要经过超前集中、随机集中和综合集中三个教学阶段。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并不断深化,体现了“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 T. d2 I1 v2 a+ \0 `8 y
* {$ s* K7 b, u" L* m2 q: c; P(1) 超前集中
6 ^$ F2 Y+ k6 B1 V 超前集中又叫相关集中,即把分散在多课(多单元)中的某一项语法知识,在适当的时间超前集中并有序地呈现给学生,让其获得整体上的感知,然后通过教师的设问启迪,让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并从中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进而对该项语法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语法超前集中教学是“三段发现式”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Q8 Q8 T0 M' R( e+ c# Y; i
①有序地呈现语言材料。教师选择课文教学的适当时间,在学生已感知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语法知识的内在规律,有序地编排、呈现语言材料,同时设计好思维的展开点,让学生易于辨别和发现。设计的题目要精要,题型要得当,内容要浅显。: j1 S& F: ?6 Y9 A5 S
②设问启迪,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师设问要巧妙,提问要有序,同时合理设置好思维的阶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主动探索语言的内在规律并逐步归纳出自己的探索结果。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也可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或抢答竞赛等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4 _" p4 f% H8 @; @3 G' V
③梳理探索结果,呈现语法体系。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梳理学生的认知结果,进行精练的讲解和简要的概括。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在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语法体系。辅助读本的第二部分用简单明了的表格形式将各册书的语法内容进行了总结,体现了语言的规律性,教师可让学生参考有关的语法表格,结合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
8 P T7 N _8 ~# j, s6 Z ④配套练习,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在领会语言的内在规律之后,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更高层次的语言实践。因此,在进行各项语法的集中教学时,教师应设计好适量的配套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 o( h' Z3 L& @) H' x$ J
: p U" Y0 b. A( I& k- r* |(2) 随机集中% u+ b$ z" u: v* B2 M3 [2 ~, u
语法随机集中教学是在某个语法项目已完成超前集中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该课内容,重现、再认该语法体系,并重点对其局部深入剖析,由粗到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该语法规则的具体要点。它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L$ u1 N6 f: G# X3 d: ^
①结合课文,重现语言材料。教师根据本课的语法要点,设计相关练习,为学生提供直观、有序的比较物象,帮助学生比较、辨别和发现。
0 x& ^" J$ ~8 \; R$ | ②设问启迪,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口头和笔头的语言实践让学生体验和感知语言之后,教师进行有步骤的设问启迪,引导学生再次构建该语法知识体系,强化该知识网络系统。; M' t9 S y, b* l
⑧分析比较,细化语法体系。在引导学生再次构建语法知识体系的同时,细化出该语法的知识要点。对于易错、易混的语法点,通过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8 l$ V& Q$ u' F' L ④强化训练,巩固深化提高。在完成上述探究、归纳和总结之后,教师要设计与本课语法内容配套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本课的语法知识,提高语言实践能力。4 k5 x5 y6 y7 Y Q N. y, l8 \6 B1 @
) k) q, j1 `: {5 h+ e(3) 综合集中9 X' \9 i' @7 f) {- j3 Z
语法综合集中教学是在完成若干次随机集中并基本结束对某项语法内容的教学以后,对该语法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巩固和强化。它通过综合训练对该语法体系进行再次提炼和深化,引导学生进行补缺补漏,以进一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 |% @3 f8 M" l5 X
①综合训练,感知语法知识。通过预先设计的综合练习,教师再现该语法项目的知识体系和具体要点,让学生再次体验和感知该项语法知识。
& V/ ?3 e9 H! ^0 O ②设问启迪,重构语法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再归纳、再提炼,让其进一步明确该语法知识的基本构架并形成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4 [' Z2 I. `8 ?6 ]+ d# k2 X
③释疑解惑,突破语法难点。针对学生对某项语法知识的缺漏,引导学生自行释疑解惑,让学生相互提问、互助学习,教师最后再给予点评。# Y8 i$ R% \; @8 `* T( u0 r
④实践应用,活化语法知识。创设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活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V* x: T% R- i1 M& \6 {
在语法集中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3 S7 K; ^ ]( V& \
①语法集中教学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量。思维的基础在于感知,如果学生没有感知必要的语言材料,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集中教学。因此,教师必须选择与教材教学相适宜的时间进行相关语法的超前集中,才能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循环复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直至灵活应用。语法集中的量既要考虑语法知识块的完整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而且一次集中的量不能太少,否则难以呈现相对完整的知识全貌。# i2 o1 E* q6 P1 ~2 ~/ \0 Q% j3 |
②语法集中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对思维能力反复训练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在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安排好思维的展开点,通过设问启迪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获得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法集中教学的过程真正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使其向知识领域主动探索。8 A' s) a: E4 i- }& o
③语法超前集中不能要求学生一次性全部接受和掌握所学的语法系统规则,而是要通过循环再现,即通过随机集中和综合集中,才能达到巩固、深化进而掌握的目的。教师要根据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