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60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89|回复: 0

朱永新: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教育家精神和高水平施教的好老师?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4-10-3 15: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教育家精神和高水平施教的好老师呢?
——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作者 朱永新‍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广大教师应该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如此勉励广大师生。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教师”的首次论述。
信息时代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这样的变化,是新时代的教师成长必须面对和赢得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站在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多次对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他在与教师座谈时,又提出了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023年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对“四有”好老师再次强调。
2023年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阐述了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家精神,即应该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师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是在“四有教师”基础上对教育家型教师的最新凝练,不仅明确提出了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强调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特点,也为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在中外教育思想史上,不同时代对于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精神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阐释。
孔子提出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总纲领,荀子也提出了为师之道的四个要求:“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希望教师应该有尊严,有威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有系统有条理地传授知识,能够通晓教材的精粗,善于阐发微言大义等。
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特别强调教师应对教育事业持有无比真诚的热爱:“真正且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世界的热忱之上。至于教学的具体形式如何,则是次要。”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教师的个性中是什么东西吸引着儿童、少年和青年呢?是什么东西使他们成为你的名符其实的学生呢?是什么东西使你的学生从精神上联合起来,并使集体成为思想上、道德上和精神心理上的统一体呢?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师强则教育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教育家精神和高水平施教的好老师呢?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成长的重要根基。理想信念,是源头活水,是教育家成长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心有大我,就是要超越个人名利的小我,就是把个人的教育志向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有具有强烈的理想信念、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不断挑战困难,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言为师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成长的言行规范。道德情操,是境界修为,是教育家成长的行为准则。学生是最伟大的观察家和模仿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师学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课堂、校园内外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处理好工作与生活以及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中,成为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人。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成长的核心利器。育人智慧,是方法路径,是教育家成长的实践工具。教育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教师的脑袋装到学生的脑袋,不是让学生学习冷冰冰的知识,而是启迪智慧,陶冶人格,塑造灵魂。教育不是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方法把本来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学生培养成千篇一律的“单向度的人”,而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懂得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内在规律。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成长的修炼之道。躬耕态度,是职业精神,是教育家成长的不二法门。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勇气。一方面,教育有基本的逻辑,孩子的成长有基本的规律,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人的教育智慧与思想财富。所以,教师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进行专业阅读,站在自己肩膀上进行专业反思,站在团队的肩膀上进行专业交往。要乐于阅读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乐于分享自我的成长所获,在不断践行中不断总结提升,让一线经验完善丰富为教育智慧。另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每个教室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与故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求是创新,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成长的情感力量。仁爱之心,是幸福之本,是教育家成长成就之根。仁者爱人。孔子曾经把“ 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仁的主要内容。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了生命的温度。一颗仁爱之心会保证老师良好的生命状态,会确保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一个厌恶教育的人,一个不喜欢学生的人,肯定不可能成为教育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是一种前进的情感力量,能够激发自己创造更多幸福,也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成长的胸襟情怀。弘道追求,是天下责任,是教育家成长的人文底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应该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小小的教室,联结的是大大的世界。学校和外面的世界应该是息息相通的,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园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民主作风,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战争与和平、公平与正义、人口与环境等问题,才能唤起孩子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如果教师们整天关心的是名次、分数,孩子们的心胸怎么能开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新时代正在呼唤新一代教育家型教师。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为人生方向与行动指南,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书写教育生命的传奇!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4-12-22 12:17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