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中的一门主要外语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统一的性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基于学习目标和语用情境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思用创”活动为基本载体,认为语言学习具有交互性和成长性特点的英语课程学习观。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加强对外语语言学习的系统性理解,加深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辩证思考,形成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整合观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 B; N5 Y- F b% W) j7 ]
+ a. M. e8 L% b) H
9 i! b: V) b8 B7 N) Q2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通用语之一,是世界多元文化和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中国了解世界、增进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树立跨文化意识,领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民心相通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中的一门主要外语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统一的性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学习外语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既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习者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和跨学科学习等通用素养方面的提升。
" r1 I) f" }( [虽然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英语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费时低效,教师、教材、教法的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考试评价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等。我们不仅要重视这些问题,还要探究其原因,从辨析英语学习的关键要素着手,辩证讨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学习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规律,以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英语学习提质增效,推动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英语学习的内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学习”首先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其次指“效法”。该定义指出,“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包括输入(阅读、听讲)、加工(研究)、输出(实践)等方面,学习者从输入、加工和输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即形成认知和能力。对“学习”最为精辟的论述可见《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将“学”和“习”紧密关联,即学即习,学和习相伴而行,学习既包括体验、认知、汲取,也包括应用、实践、操练。 学习过程涉及时间、空间和规模等层面,既有学习者对事实、概念、模式、程序等因素在感知上的变化,也有学习者在社会实践和参与方式上的变化。有学者指出,学习指学习者行为的变化,学习者行为的持续变化可归因于某种学习正在发生。根据这一定义,真正的学习可以让学习者的认知和能力发生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或范围内改变认知和行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在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其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变化的过程,是经过不断实践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尤其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经过体验而获得认知和能力。 真正的学习在于“学而时习之”,学习应该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经历和行为,体现的是变化或改变。学与习相伴同行,学是习的动因,习是学到和学会的关键。所谓“学到”和“学会”,体现在学习者是否“能做”和“会做”,是否“做到”和“做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该课程方案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领域育人方式的基本特征。 基于上述讨论,“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要素。真正的英语学习应该做到“学而时习之”,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只有通过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学习成效。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英语学习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辞海》对“活动”的定义是“为某种目的而行动,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所谓“活动观”,指的是对活动的认识、看法或态度,而“学习活动观”指的是认识、看法或态度由“为理解而学”转向“基于理解为运用而学”,秉持着“学思结合、用创为本”和“知行合一”的原则,由“纯学”走向“学而时习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首次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吸纳并采用了《课标(2017年版)》关于英语学习的基本观念,进一步提出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至此,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得以明晰,它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基于学习目标和语用情境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思用创”活动为基本载体,认为语言学习具有交互性和成长性特点的英语课程学习观。英语学习活动观体现了新时代外语学科教育确立并践行的素养本位、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知行合一的外语学习观念,以及基于这种观念的教学范式,强调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其中,学习理解贯穿始终,应用实践伴随学习理解而发生,推动概念理解向应用能力的转换,而迁移创新既是新情境的实践也是新内容的学习。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意蕴英语学习活动观不是具体的外语教学法,因此,它不能替代、也不可能替代现行的或曾经影响广泛的诸多外语教学法或教学理论,如任务型教学法、产出导向法、项目式教学法等。这些源自认知、经验、人本、功能等学派的外语教学法有着不同的应用目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贡献。英语学习活动观不是这些教学法的升级版,也不是混合版。但是,它可以从教育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理论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人的语言发展和外语学习受到一般学习规律和语言认知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影响着人的语言感知与表达、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创新等能力的发展。首先,英语为外语的学习必须遵循语言认知规律。自然语言及其运用包括概念、框架、标记、层级、属性、视角等要素,具有相似性、典型性等特征,英语学习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在认知域、心理空间、焦点取向、概念迁移,以及语法化、概念化、范畴化、图式化等方面认知能力的发展。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需要了解语言与思维、符号与意义、联结与认知、概念与情感等方面的关系。 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视为一种积极能动、实践性强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由语言输入、理解、表达、互动、建构等一系列基于意义认知和交流的语用活动构成。《课标(2022年版)》提出,英语课程应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变革当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落实课程目标、实施深度教学和适度学习、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学习活动。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价值英语学习活动观本质上是一种体现学习者立场、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行合一、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语言教育观。在20世纪,外语教育界先后出现了数十种各具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世纪之交又迎来了“后方法”时代,即以综合法或折中法替代“标准教学法”的时代。现在,外语界普遍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种教学法都可以使用。同时,虽无定法,但得有法,开展英语教学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在这一背景下,立足素养发展理念、秉持“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知行合一”原则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应运而生。 以学习活动为驱动的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内容的语言本位藩篱,强化了基于语言形式的意义感知和表达,突出主题引领和主题意义探究,提出语篇学习概念和以语篇为依托的综合学习要求,重视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等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运用。 基于主题意义理解、评价和表达的英语学习活动突出语言输入、交互和输出的关联。有意义、有情境、有交流的英语学习活动让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让符号识记走向意义识解,让概念理解走向生活应用,让机械操练走向情境实践,让完成题目走向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类活动学习课程内容,发展语言、文化、思维、学习等方面的素养。 在语言能力方面,英语学习活动观可以帮助学生积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活动,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发展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在文化意识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思维品质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注重对语言和意义的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和创造,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逻辑、辩证和创新思维,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交流中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在学习能力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会运用学习策略,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语言学习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学习,重在发展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语言不仅是语言文字体系,更是文化文学体系。从形式上看,学生所学习的英语由语音、语法、语词、语句、语篇、语体等语言要素构成。但是从内容上看,英语学习是文化、文学、文理、文史等方面的学习。此外,语体、文体、语用等方面的学习也不可或缺。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英语学习既是语言知识体系的获取,更是语言素养体系的发展。以意义探究和交流为重的英语学习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英语语言文字,理解情意,形成语感,发展思维,丰富心灵世界,提升精神境界。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对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启示 (一)加强对外语语言学习的系统性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思维的媒介、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思维得以实现的工具性功能,是思维存在和表达的基本形式。语言、文化和思维相互关联,互为依存。因此,语言学习和能力发展涉及语言系统、文化系统和思维系统的学习和发展。语言学习不只是学习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构成语言系统的基础模块,同时也是超越符号系统、基于社会情境和生活语境的文化学习和思维发展。作为外语的英语学习,是一种跨语系、跨文化、跨认知的语言学习。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不同的符号体系,同时也是学习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从感知、认知到表达、交流,从输入、摄入到内化、建构,学习英语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同步发展的过程。 外语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培育和综合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外语语言学习的系统性理解,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将知识模块整合优化,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步建构知识体系、运用能力和价值观念。 (二)加深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辩证思考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基于情境,以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为依托,通过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表达和交流。设计学习活动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内容、学情设计活动,不寻求所谓的标准化路径和环节,不刻意在每堂课上机械地安排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但不应把它们视为学习理解类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理解时还需要描述、阐释、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和评价;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活动,但不应把它们视为应用实践类活动,因为学生在应用实践时也需要梳理、概括、整合、推理、论证和批判;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但不应给迁移创新类活动简单地贴上这些标签,因为学生在迁移创新时更需要整合、推理、阐释、分析、判断和运用。固化的活动路径和僵化的活动方式会导致“见课不见人”“重教学流程、轻学习成效”的结果。 此外,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还要关注多种情境的创设,发挥迁移活动的促学作用。迁移与情境往往密切相关,迁移行为需要将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扩展到新情境的能力。浅表学习往往停留在单一情境下的输入和识记层面,而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多种情境下学生的输出、交流和迁移能力的发展。但是,不论是单一情境下的学习,还是过于情境化的学习,都可能对迁移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习者形成的认知和经验成为偏见或机械能力,从而无法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 因此,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辩证看待不同类型活动之间的关联。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类学习活动不是孤立的、纯线性的单向活动。例如,学习理解可以走向应用实践,应用实践也可以回到学习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动的。同理,应用实践可以走向迁移创新,迁移创新也可以回到应用实践。当然,应用实践之后的学习理解不应该是简单重复或复习,而是一种进阶学习或新内容学习。迁移创新之后的应用实践不是退步,而是在应用实践不足以发展学生迁移创新能力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实践,让学和用并行不悖。此外,基于语篇是学习理解的必要条件,深入语篇是学习理解的充分条件,迁移创新不应该脱离语篇。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而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都要以语篇为依托。 (三)形成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整合观念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应该遵循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整合”原则。为了避免英语教学出现教条主义、僵化思维、孤立视角、碎片化学习和机械性训练等问题,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整合性学习的要求。“整合”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是一个高频词。例如,《课标(2022年版)》中出现了23次,包括依托语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应用中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 倡导辩证的整合观,要求英语学习活动设计既要突出核心主题,也要顾及相关话题,根据所学内容、学习目标和学生经验等要素选择和组织不同层次的活动。各类活动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学习、应用和迁移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是刻板的先学后做的关系,而是交互、交叉、融合、循环和互动的关系。 因此,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应统筹学习目标、单元主题、教学过程等因素。具体而言,要创设真实情境,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关联,力求直接、简洁、有效,考虑地点、场合、交际对象、人物关系和交际目的,提示学生有意识地根据相关语境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确保交际得体有效。还要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引导学生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归纳和提炼基于主题的语言结构和意义要点;善于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层次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针对语篇内容和形式的讨论和反思,鼓励学生围绕有争议的话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英语学习活动设计还要了解全球外语教育教学发展和变革趋势,整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受益于科技进步,外语教育的学习形态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社会学习、可视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层出不穷。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要求英语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体现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并具有主动性、建设性、真实性和合作性等特点,要求英语能力目标包含社会交往能力目标、信息接收能力目标、表达能力目标,以及语言、文学和文化欣赏能力目标。英语学习活动的目的不只是进行语言教学,还包括帮助学生形成做人的品格和做事的能力,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发展和提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实现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为学生装备一些所谓的“实用工具”。英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分析、审视、鉴别不同文化,描述、比较、阐释、评价中外文化,汲取文化精华和优秀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学习英语不仅在于学什么,更在于学后能做什么。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思维的媒介和沟通的工具,语言能力的获得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是融文化、思维和沟通于一体的语言素养的发展和提升。英语学习是学思用创的语言活动,由语言输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语言互动、语言建构等一系列基于意义认知和交流的语言活动构成。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遵循人类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和外语学习的特殊认知规律,倡导开展素养导向、基于情境、主题引领、要素统整、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可以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本文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24年第8期第86-90页,参考文献略。
( c$ x% n6 U0 r# _9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