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8 [3 P$ [) k4 R% m9 i0 U
视角——观察点举例。 1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 w; ]; P1 {7 {% r
2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2 y' F/ ]1 n0 D& h! M( Q
3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 r; D" V+ {7 B- v6 M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5 P7 a+ W. l& Z4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5 g! E' F+ O \- E( m
5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 d# ]4 f9 X6 @% r7 {9 i* n3 n4 L维度二:教师教学。
8 Q5 @0 Q6 B0 S* T9 F7 z! c7 u视角——观察点举例。 6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 r5 m/ d( j/ H4 i7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 H6 S7 k+ [9 f4 w9 a4 L8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3 v1 T' \2 B7 X! r- @8 e
9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6 ^& N3 P j7 O4 ?/ r+ C10机制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 C, c& p7 W5 R
维度三:课程性质。
3 T! }6 P$ i) j; Q% a视角——观察点举例。 11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 {6 i9 t. ]( K5 t3 f12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5 c; i1 K9 T# G# I. y( ]: j! e
13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 C0 L. V) |' ~
14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 B2 {4 I g# v8 k6 j15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 P8 ~5 ?1 |8 m5 x- J
维度四:课堂文化。
9 l/ l- o5 t# D. W% L+ \& H视角——观察点举例。 16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 t* r. s! y' h- c8 v6 C$ g- ^17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 L1 u4 N% |# z W- v& Q18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 W+ M: u1 P# A: p' o0 b. Q19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3 y# ]$ A, w% a20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 G' P e8 c; v) _3 s9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