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摘 要】我国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开始于2001年,至今已走过15年历程。15年里,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和反思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把握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 n2 u4 d' Q3 _) |; f# m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教学0 j. q7 z! I S- \1 }1 W
中国外语教育史上,新中国成立前,1912年、1915年和1916年官方曾经正式提出过小学英语教学问题。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首次提到小学英语教学问题(课程教材研究所,2001)。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具备,较大规模的小学英语教学在1978年之前并未出现。1978年、1979年和1980年,教育部先后发文,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小学英语课程(课程教材研究所,2001)。之后,小学英语教学有了长足发展。到2000年,全国大约30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的小学开设了小学英语课程(刘道义,2008),学生超过1000万(李建平,2001)。6 E4 |; L' r' u7 r- T4 O/ O
一、小学英语文化教学
, T( f7 k: Z& ~* _* V( z' c 1.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十五年
4 x. U9 d+ Q' [7 T- ?6 } 任何语言都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任何语言教学除非人为因素干扰,都应该蕴含文化教学。我国高等教育中,许国璋(1980)首提英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内涵问题,指出我们英语教学对词语的文化语义因素重视不够。之后,文化教学及其研究伴随着文化研究成为热点,取得长足进步(胡文仲、高一虹,1997)。但我们的基础教育文化教学却呈现另一番景象。
2 z0 k! M0 }7 A/ [% H 1993年,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首次写进当年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教育部,1993)。该大纲的教学目的规定,高中英语教学要“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在其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第一次提出要“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要求相应教材特意编入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等话题的内容。但这些变化和要求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实际上没有贯彻到教学实践之中去。' S( q$ c$ q7 H7 s; K+ x2 k
自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从教育部先后颁布的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文件通知、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看,特别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小学英语教学只是语言教学。它注重的是英语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重在培养学生口头或书面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忽视英语的人文性。也就是说,2000年以前的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可能无从谈起。0 z; R T: b* g0 n @
$ F2 h* Y3 K( P9 Z, x
2001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教育部,2001b),决定从该年秋季开始在小学逐步普及英语课程。同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培养必须基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维度,实行全面发展(教育部,2001a)。文化意识成为五个维度之一,也成为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一,也因此开启了我国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元年。如此算来,我国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已经走过了十五年历程。9 @& d6 n, b N! v3 H
0 K4 k* t! g3 \* p- ]: ~' J2.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目标要求1 m: n; E" U5 V# L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1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a)。两个《课程标准》在关于文化教学的内容上基本相同,以下以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为准,并简称《课标》。& |) `! I% X$ f+ D
6 B: W3 r) B9 @
% M W" J5 Z4 k
《课标》指出,文化意识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界定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非常积极的作用。它符合文化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认知心理学规律:以知识为起点、理解为手段,最后达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建立和发展”(张伊娜,2005)。《课标》在二级目标描述中,详列了文化教学内容中应当“知道”、“了解”和能够“做出反应”的三个方面,“不仅涉及文化知识(knowledge)的灌输,还包括理解能力(understanding)、自觉意识(awareness)和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competence)的培养,四个层次缺一不可”(张革承、张洪岩,2007)。小学英语文化教学重在让学生对英语语用规范和英语语言承载的文化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 U1 [# k$ F. C' z6 C" t \' K
- w9 ^ J/ I8 [3 V& I3 t) a) x0 Y《课标》关于文化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方面一直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程晓堂(2002)不赞同这种主观处理,并特别提醒:“文化只有差异的问题,并无精华与糟粕之分。所以,在英语教育中应该用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外国文化。”
" I: ~4 u) b, `3 ?1 w , _: J! ]$ Y2 ~8 y' b
二、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实践与反思+ i2 P, t A8 `8 b5 o. o8 e) L
1 @0 J6 J" _( `- X" x/ E1.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成绩与问题+ Y) {) z0 S6 V ?* ^5 R7 H3 g2 t
2001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取得了一定进步。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的态度、能力和方法,文化导入,文化因素处理等方面,整体上有了长足进步。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的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有了可喜变化。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学术探讨增长趋势明显,广度和深度有了拓展。' m- q1 P8 x! [* @, A
- k4 M! ^0 c9 A: A
% w: I5 \0 a- o# Z/ d/ c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 T/ D# E) I: K, y, @5 ^ (1)文化教学态度方面
M; D% A" W- d% A6 G6 A 小学英语教师没有确立正确的文化身份,看待中西文化的立场不稳定,接纳中西文化差异的态度有失偏颇。有的教师认为,英语背后的社会文化知识只是语言教学中可有可无的附加内容。因此,他们对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规范缺乏必要的介绍,对有代表性的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缺乏基本的解释,对英语国家中物质概念所具有的文化含义了解、挖掘得不够。如果存在文化教学的话,也只是简单介绍英语文化,没有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忽视了中西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更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x* ]& X7 n& X6 \, n0 J
(2)文化教学素质和能力方面* T, a: S: r1 ^4 H2 h
0 T. ^6 e( J0 e" A7 N' P" B
当前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素养和文化能力尚无法满足文化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跨文化教学素养上有欠缺。“跨文化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对母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以及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它“表现为对目的语文化的广泛了解”,“具备较好的文化自我意识和文化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非语言交际的技能”(李丽洁,2006)。有些教师的英语教学呈现“语言学化”的趋势,忽视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实际运用。有的教师可能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但认识深度有限,未必能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对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未达预期目标。
4 D9 l* T- X2 J8 C9 t5 l ' q& |- Z$ {+ E _6 g( k- @% ?+ N
(3)文化教学方法方面
' a* D$ Z/ o6 }) J ! U- X% j- E7 O# N( w3 G
陈申(1989)、胡文仲和高一虹(1997)、蒋红和樊葳葳(2002)以及束定芳和庄智象(2002)都先后提出过文化教学策略、方法或模式。但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在这些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师对此了解有限,灵活运用能力更待提高。因为缺乏方法论指导,他们的文化教学显得教法单调,收效有限。有些教师可能了解一点文化教学理论,但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到文化教学实践之中。小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是零散介绍些文化知识,谈不上系统地、有逻辑地呈现。学生对英语文化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二是小学英语教师大都没有认识到文化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化知识教学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没有意识到文化知识的呈现只是手段,增强文化敏感性、提高文化包容性、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才是目的。6 M' p$ e9 Z$ a0 i0 f5 Q. i$ c0 L
(4)文化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U- n4 M) ^& [8 ~9 F) S* |
) U6 I7 t) C3 q当前的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要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要么认为没有必要介绍,要么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知道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们的英语课堂很少针对教材中的英语国家文化现象开展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实际上,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交流,而不是单方面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没有中西文化的比较,将使学生丧失自己的文化身份,也将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
8 D/ ?/ x: o5 r9 W. k( N & Z! p2 G- u [
(5)文化教学评价方面
0 N: M9 Z2 v* U( g. y4 ]* t5 t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尚未有效开展,科学的文化教学评价则更遥远。也就是说,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如何处理及其处理艺术尚未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7 w" s7 z+ v- s2 P [# S" o 3 ^) g7 Q% K# h
2.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反思
( ]. U: M9 {# G$ c0 @, Q8 N2 k
" \& U2 U3 W9 p8 ^/ Y8 A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出现以上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E, V7 O, f: J# Y \! P 2 U6 i1 T0 v U0 _4 X7 X
(1)合格的、能胜任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教师严重不足. h. I% g8 r6 L; b+ v2 z
" Y2 D/ x, R$ D: M- z' z: n
这里说的合格包括语言教学合格和文化教学合格两个层面。上文所述的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五个问题都是从教师角度来讲的。这些问题本身说明小学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从语言教学合格来讲,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上尚未完全满足需求,质量上仍有提升余地。刘道义(2001)指出:“大规模开设小学英语课的条件尚未准备好:新课程标准还未颁布,教材还未编好,教学设备缺乏,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合格的师资”,建议“小学开外语,步子要稳妥”。2008年,小学英语教师达293421名,小学英语师生比达1:138.56(吴欣,2011)。虽然很多大中城市的英语开课率达到了100%,但全国平均开课率约为60%~70%。王蔷(2009)说:“我们目前在小学英语课程开设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据王家和与王幼梅(2010)统计,当时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约50%以上由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或其它学科的转岗教师构成,85%的教师基本用汉语授课,只有15%的教师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还有相当多的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王蔷(2011)指出:“一些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弱、发音不准、教学方法单一、专业知识匮乏,他们的教学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能力发展水平”。" L) ?( |" x4 J/ W* S
& d( m1 M7 }/ g" q6 }0 h9 J(2)对文化教学的本质和重要性的认识尚有不足; D, v7 i8 Y1 o# i
3 W: e. s3 m9 p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一股“文化热”。文化一时成为事物探究的新角度,文化共性寻求和差异探讨成为研究热点,文化本身也成了研究对象。这无疑给中国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带来了契机,提供了无尽动力。但是,外语教育中重视文化因素,进行文化教学,不能仅将其看作是一种社会时尚,而应该是对中国外语教育中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的继承,是对语言人文性的尊重,也是语言人文性对语言教学的必然要求。7 n4 \& H2 N* Z
2 i5 D+ `4 e2 ]3 j# o6 T! B) {) V8 q
实际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人文性。胡文仲和高一虹(1997)对语言人文性有过准确界定。“学习英语可以促进心智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增进学生对世界多样性的了解和理解,所谓英语的人文性就体现在此”(程晓堂,2014)。一门语言,如果只注重它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去除了它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那它就只是符号,或只是规则,就没有了生命。离开了人文性,语言的工具作用就会不可靠。关注语言的人文性,才能更丰富、深刻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就像语言和文化不可分一样,语言教学自然而然地蕴含文化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不可分割。' _( v: }; K1 M7 f
$ A1 j _3 z' @- l% p7 o(3)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指导有待提高,文化教学评价机制尚待建立2 y# D, k) d" G5 a8 b6 |$ t, B
7 H/ M' ^5 q# Q- h, ?文化意识尽管已经成为《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且小学英语课程性质和课程任务对文化教学也有了较为明确的说明,文化教学内容在《课标》的“目标描述”中也有详尽列举,但对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指导仍不足,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y9 M% w8 I; `" G( m* K! w4 H
& D0 R( j4 w( I8 H6 y# T①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实践不多,教学探讨不足。对于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原则、方法确立,教学内容安排,文化因素处理,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处理等问题,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要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议。从现实来看,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大纲。2012年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2012b)对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等也几乎没有明确要求。1 b$ X& o/ p( e( b! O
0 s. x- g g1 \! H$ V② 对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足够认识。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是否考虑、处理手段是否妥当、处理效果是否满意等,都还没有纳入现有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之中。也就是说,小学英语文化教学评价机制亟待建立。7 q8 V/ x7 N' t$ y2 }; s6 O1 y
# Q0 N$ h* O/ S5 c9 F三、结语: m3 I. w; ?. S$ `
本文着重从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的文化教学态度、教学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目的在于回顾我们走过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之路,明白不足,总结经验,探索改进之法,提高小学英语。
, P- X5 a" E5 c+ m7 ~3 ~* t 0 M- E+ M8 C! v
附作者信息:刘祥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6 ^1 l7 G1 U- \( O, a)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