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60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3273|回复: 0

网络教研---现实与虚拟的完美结合

[复制链接]
王建华 发表于 2009-10-29 14: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北仑区九峰小学
" H9 G5 C2 g' S: P丁剑英

6 ?$ \) P( j7 P$ G题记: “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Z' r/ B6 [3 |
" W' @6 _+ q0 }5 H* z: j8 i
案由:, @8 W& N3 B: a) X) _

; B) g( x. [8 b6 A* r  a5 |) E+ r- ]* L0 i8 b+ X! U) _
2008年3月13日,区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研讨会在大碶小学成功举行。三堂精彩的研讨课分别由白峰小学的马燕萍、东道主应琳艳、华山小学汪海燕老师承担。评课活动主要由三位教研协作区教研组长承担,分别是华山小学胡小芬老师、区实验小学顾华峥老师、东海实验学校杨开靖老师,精到的点评引发了在座各位的深思。本次活动的特点非常符合我们所熟悉的课堂上的“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前:要求各学校教研组针对三堂课开展一次说课活动,并形成书面资料,以便交流。任务中:听课评课,交流观点。任务后:以博客为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沙龙活动(13、14日两天)。
  H( @5 e! h% l1 ?( M
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与会教师在英语教师博客中各抒己见,更给这次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博客中,每位与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谈对三堂研讨课构思、内容、技巧等方面的看法和认识。正是这种具有自己个性魅力的教学感悟,现场教学疑问的生成,才使教研活动具有了生命力;正是这种反思、提炼,使教研活动成为内聚集体智慧的平台大家在此摸索“理性”,交流“个性”,使每一位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使教研活动切实走向常规、实效。它让我领略了集体教学反思及研讨的魅力与价值——“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在各抒己见中创生远见与智慧。
& @# H6 e" r0 i( J; u* Z9 @8 X探索:
1 C# M0 c, k7 A( b0 P我区的英语教师博客已经成立一年了。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英语博客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区广大英语教师交流的宽阔平台。这为我们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网络教研不受时空约束,可以使传统意义上的教研组活动得到有效延伸。
4 J6 r7 u3 h7 W* E- l% O7 _; v
1、网上评课深度交流

4 p) a1 p) `2 ]! Q- ]7 P传统的会议型教研活动形式,参会的大部分教师只能充当听众,缺少参会的主体意识,只有少数几位侃侃而谈,致使教研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基于网络虚拟性的特点,以博客为载体开展网络教研,参加者不会受身份、地位的影响,从而能有效避免传统教研活动的弊端。无论是刚上岗的新教师、还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专家、教授,都可以大胆、个性地展示自己,直截了当地提出比较尖锐的问题,发表个人的真实见解,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 m/ o$ |% V3 v& e. U. T
3月13日语篇教学活动之后,老师们纷纷在网上发贴,各抒己见。纵观这些论述,评价公正,观点鲜明,言之凿凿。例如:
! p- [9 Z9 i# |4 y, z+ S- E4 X
H老师:第一堂马老师的课比较细化和系统,由单词到句子再到整个chant教学,整个过程连贯有序、衔接自然顺畅……。第二堂应老师的课采用poem的形式非常符合该课的教学内容特色,四季中充满着幻想,充满着变化,充满着乐趣......应老师就是抓住了教学内容的特点,再结合美妙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大家伙融入到情景中去了。我认为她的这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1、开场伴随着音乐展现四季的图画,以景带情,为接下来poem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2、教师自身的先融入,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如诗人般的陶醉其中,学生很难被引导进去,这也需要教师的素养。最后还是有个疑问:这堂课是复习课,所以应老师这样上很好。但是如果是新授课,估计如此多的提问、句型和很少有的单词教学的方式可能很难被那些后进生所接受。第三堂汪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汪老师的个人魅力,她的精神饱满,她的活泼可爱。她设计的教学过程富有故事性和表演性,就连最沉默寡言的六年级学生也爱和她一起演一起说,课堂气氛热烈。在这堂课中要是再少一些比赛型的东西,少一些象征性的口号,或许教学过程会更连贯,教学内容会更丰富。

- q+ ?6 H: C2 C( k
W老师:昨天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精美的英语课,三位教师都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今天上课也特别有激情。由于自己是教六年级的,所以来谈谈汪海燕老师的一节课吧!首先不得不承认汪老师的基本功的确很扎实,这节课在轻快的节奏、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着,从“Are you happy? How are you today? 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 “I'm glad/sorry to hear that...”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以致于学生更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开小差。其次,六年级的英语课令我感到最难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激情,而汪老师在课堂中却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和激昂的精神状态进行着教学,使学生也被不知不觉地带动着,而且其中的一些活动也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更值得我们学习。从一个个的chant再到画自画像进行学习,最后到help unhappy students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并得出结论:

6 M% [* y4 G' @' E2 S# O4 L$ Z9 {: i
“friendship is the source of happiness.”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地带动着每一个学生,也让我学习到了:只要你有心,思想教育的契机无所不在。

4 u" \7 q6 b. n* B" O
……
8 V. k: L6 q: Y+ C
# g) f: q8 v6 r% E/ w" f
从上述博客评论中,我们不难发现:网上评课“外交辞令”少了,真情实感多了;居高临下的话语霸权少了,畅所欲言的专注研讨多了;整齐划一的价值标准少了,不同视角的民主碰撞多了。而且,这种网上教研从教材的分析、执教者的教案与说课、组内教师的建议与素材提供,到课后组内教师的点评、执教教师的反思,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程。
5 {: H; r+ C) e
2、视频研讨细致入微

- s& _* p  ~; b6 m9 A9 Y1 X
由于课堂教学具有时间流动性,听课者一边要认真听课,一边要记录教学流程和值得探讨的细节,难免有两难兼顾的苦恼。为此我们在“网络评课”的基础上,开展“视频评课”活动,即用摄像机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在网站上以在线放映的方式再现,供教师个人进行局部的定格分析、对照、评价,仔细挖掘课堂实际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3·13语篇教学研讨会成功举行后,当天上午的三堂精彩研讨课与下午的点评都在大碶小学网管教师的精心“跟随”下完成实录,可谓是送给我们的一笔珍贵教学财富。

$ g7 P( C) P- U8 ~) x
这种视频案例交流研讨活动,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案例还可以反复播放,教师或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动作及教学中凸显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讨的内容,降低了在课堂教学现场听课时捕捉瞬间教学信息的难度。

3 ?" k8 ?! k3 I3 \8 _# t$ s% f
3、专题群聊共享体会
5 U4 {5 P  E$ O) X( U
网上评课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经过研究,北仑区教研室又在07学年第二学期创建了QQ群聊,以此来推动教师的工作专题理论学习,每月由一位教师发起主题,教师通过与专家、同行聊天的形式,探讨教学中的热点、冰点问题。QQ群聊即时性与随意性强的优点为网络教研创设了更为直接的动态研讨平台,使大家可以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思想相互碰撞,产生许多思维的火花,不经意的抛砖引玉,就可能带来更多更深层次的教育反思,从而让教师在群聊中得到更多有益的教学建议,借助这个平台进行研讨互动,能实现异地“零距离”的研讨,实现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

3 \8 N4 E0 F# ~  {" w9 j, I思考:
+ I" J$ `/ w( e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硬件的支持,基于网络的电子备课、虚拟评课、视频研究、理论探讨延展了教研时空,改变了教研格局,为教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为传统教研插上了彩色的翅膀,可谓是现实与虚拟的完美结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教研作为新课改中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与实践,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改进之处,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在探索与改进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教研评价体系,使之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是全体教师和教学工作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 X& Q" q5 Z8 a% K  }. v
结束语:/ e+ P! h$ D% d# a( E$ x. s0 w* U
2008,特殊的一年,我们期待新课改中如火如荼的教研活动能卸掉沉重的形式主义枷锁,返璞归真,让网络与现实有机结合,为教师营造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使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4-20 16:3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