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总共1060条微博

四维微博

查看: 2045|回复: 0

英语被降分的冷思考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3-11-28 23: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黄远振

2013年10月22日,北京市公布了2014-2016中高考招生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从2016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中考英语学科分值由120分调整到100分(其中听力占50分)。

英语被降分、被贬值了。消息传开,沸沸扬扬,有点突然,但并不意外。

改革开放后,英语由低谷状态逐步回升,登上了第三学科的宝座,恢复到应有的地位。英语作为基础教育一门外语课程,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英语被各方炒作哄抬,不断发热升温,转而炙手可热,让人爱恨两茫茫,最终沦为众矢之的,被万箭齐发、千刀万剐,真是百般无奈、十分杯具。英语被贬值的“论据”大致有三条:

第一,学英语耗时费力,挤占了学习母语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全民学英语消耗了中国人大量的经济资源,得不偿失。

第三,过度学英语加剧了大学生性别比例失衡,导致阴盛阳衰。

笔者不敢苟同这三条所谓的论据,试图为英语做一些辩护。

首先,英语背上“影响母语学习”的黑锅,有失公允。对此,作家王蒙先生在“汉语太差,绝不是因为你的英语太好”一文中伸张正义:

网上宣传一种说法,王蒙提出来要进行汉语保卫战,因为现在英语学得太多了。这纯粹是胡说八道。学英语绝不是汉语水平降低的原因。如果说学英语,你没有林语堂学得好,没有辜鸿铭学得好,没有季羡林学得好,没有钱钟书学得好,但他们的中文更好,他们都学贯中西。从理论上说,我宁可相信学好母语是学好外语的基础。所以,如果您的汉语水平屡屡出现问题,那就是因为你的汉语太差,而绝不是因为你的英语太好。

汉语和英语同属语言与文学学习领域,新课程中英语学分设计和课程设置是比较合理的。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英语和汉语一直和谐相处、相互迁移、互动互促。照理说,在中国语境下,我们不必担心外语挤压母语,这一点应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从横向看,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科目都是舶来品,它们从走进国门至今,未闻挤压汉语之说,而是凭借汉语站稳脚跟,广为传播,与时俱进。

其次,由于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国际化交流的频繁,英语在国人心目中的权重不断加大,客观上培育了一个庞大的外语培训市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应试教育活动。与此同时,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用途被无限地扩大化。社会上评职称要过英语关,干部晋级要考英语,企事业招聘也要比拼英语考级成绩,……。可以说,大凡“僧多粥少”的招聘或晋升,都可以让英语出来使坏,把一个又一个人挡在门外。英语“被”充当“打手”,四面出击,屡屡获胜,其结果是,树敌太多,惹了众怒,躺着也中枪。平心而论,这些用英语来说事的东西,其实与外语教育制度本身没有多少瓜葛。把社会上对英语不满的情绪迁怒于基础外语教育,那是张冠李戴,风马牛不相及。众所周知,联合国早已将外语素质作为衡量一个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英语,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至于小学一年级能不能开设英语课,那应另当别论,此不赘述。

再次,有人从脑科学角度分析,发现女性拥有优越于男性的语言天赋,这一观点是否已有定论,还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些年外语专业的确是女生占多数,假如以此作为男生学语言不如女生的证据,那全国师范各专业普遍都是女多男少,应该如何解释?再说,汉语也是语言类学科,如果男性的生理特点不利于学习母语,那增加高考语文分值是岂不是会加剧“阴盛阳衰”?语言学习的好坏,跟性别关系不大。张新平等人(2008)研究指出,“女生优势论”是怪异的观点,缺乏依据;“女生优势论”是“男性霸权”的心态和文化,应当加以批判。从“1999—2007年中国高考状元性别构成”信息看,1999年全国男女状元比例是66.18%:33.82%,男状元占有相当优势,但是2007年男女状元比例为37.12%:62.79%。女状元比例上升迅猛,那是人口社会学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但有一点似乎已成共识:学习态度问题是造成“男生危机”的主因,男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总体上不如女生。美国大学同样存在“阴盛阳衰”现象,大学女生和男生的比例为58:42,黑人女生与黑人男生的比例高达2:1。在我看来,在“趋乐避苦”方面,男性的表现比女性更为明显。

海量做题、学业负担重是应试教育的表征之一,但这并非仅英语一门如此这般,语文与其他学科也全都靠海量练习,彼此彼此。扭转应试活动泛滥的局面,应当从招生改革、考试导向、测试内容、命题方法和教学观念上寻找突破口。“减负令”的出台一时让人拍手称快。然而,在为培养孩子创造力而让其自由发展和为应试而进入一所好学校让孩子去补习的两个选项中,大多数家长选择了后者,各种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培训班方兴未艾可以明证。把英语降分,是治标而非治本;让英语一年多考,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却难以改变题海战术的尴尬。拿英语“开刀”是否有学理依据?是否符合外语教育规律?这些问题不容回避。

按“意图伦理”的思维套路,英语课程将面临“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处境;照“一刀切”的思维习惯,接下来是全国上下取消小学英语课程,取消高考听力考试,降低中高考分值比例。建国以来,英语课程经历过跌宕起伏的变化,国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应当理性思考,科学规划,小心论证,汲取历史教训,断不可意气用事,重蹈覆辙。

降低英语分值,或许会减轻一些负担,也许会增加一些烦恼。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1-22 14:43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