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中文实名)
查看: 1435|回复: 0

[课改文件资料] 上饶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3-3-10 14: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讨论稿)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实现全县教育教学优质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理念
(一)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
改革课堂教学,旨在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素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科学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在可能发展范围内主动发展、充分发展。
(二)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
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应善于学习和反思,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智慧,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中获取职业幸福感,教学相长,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提高。
(三)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
  改革课堂教学,要以提高效率为工作原则,切实减掉那些不必要的负担。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课对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
二、基本目标
总体目标:以“两案”为抓手,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效课堂。
具体目标:
1、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从落后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掌握并落实更加适应我县教学实际的、科学的、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
2、实现课堂教学功能的转变。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课堂教学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个性、充分、自主的发展。
3、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体。
4、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5、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教学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6、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
近期目标就是在全县中小学利用约五年的时间建构起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三、工作措施
(一)建设好两个载体
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导学案”和“学案”,将“两案”建设成“导学”的有效载体。
1、导学案。所谓导学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
2、学案。所谓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编制设计(或在教师主导下师生共同编制设计)的,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案。学案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也不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习题的简单拼凑,就其实质而言,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媒介。
(二)贯彻好一种基本教学模式——问题导学、互动探究
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所谓导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简单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的工作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效发挥主导作用、有效的引导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具体来说,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基本教学模式,就是要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把原来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之上的单一被动的传统学习方式向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之上的多样主动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其基本的模式为:问题导学(问题情景+任务驱动)→主体激活(主动参与+有效参与)→变式训练(诊断拓展+当堂完成作业)
四、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前教学设计
1.改革备课方式。改革教师自研自备的方式,推行 “分块备课—集体研讨—个人修订—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实行“每节一研讨,每课一反思”的教研制度,加强课前预设研讨与课后实践反思的交流。
2.改革备课内容。改革讲稿式的知识性备课,推行“导学案”一体化。“导学案”设计项目包括: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诊断、教师活动等环节。其中,“学习过程”要包括:①学习任务。即让学生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等。②学习活动。即让学生活动、实验操作或思考的内容等。③学习交流。即让学生交流研讨学习结果,反思拓展的问题等。④学习总结。即让学生总结的结论或规律等。“教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情境设计、教师组织性或讲解性语言设计、偶发问题预设及处理方式设计、拓展延伸的结论或规律等。
3.优化“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要以设计学习活动为主,其设计策略包括:①任务驱动。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学习活动。②问题驱动。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活动。③反思驱动。把拓展延伸的内容转化为反思性问题,通过反思促进学生全面、深层地理解知识。④应用驱动。把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性训练,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理解知识。
教师使用的“导学案”与学生使用的“学案”要一体化设计,分开使用,“学案”有别于“导学案”,要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学生使用的“学案”一般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①目标导航。②学法指导。③预习自评。④讨论分析。⑤练习拓展。
4.实行超前备课。“导学案”设计要分课时编写,于上课前一周完成并分发给同备课组教师。
5.加强备课管理。要建立校级领导参与集体备课制度,跟踪指导集体备课活动,按所学专业或所任教专业参与到学科备课组中,校长参与率应达到30%以上,副校级领导参与率应达到80%以上。要加强过程管理,要做到“五落实”,即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主讲人、落实活动程序、落实活动记录;要完善档案管理,认真记录研讨的内容及处理措施,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备课输入电脑,实现网络备课资源共享。
(二)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1.改革班级组织形式。实行平行班制度,不分重点班与普通班。
2.改革课堂组织形式。改革“秧田式”教学,倡导“合作式”分组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异质分组,每班分成6-8个学习小组,每组6-8个学生。
3.改革课堂授课形式。改革集体授课制,倡导分层、异步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划分不同的学习层次,实行分层要求,异步指导,分类推进的策略。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出示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反思拓展,引导学生深层次拓展学习—诊断评价,当堂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实践应用。
“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模式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逐步进行创新,探索新的适合校情班情的更加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要考虑两个前提性因素。一是课程因素:中小学各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课堂教学模式与结构创新要兼顾到各门课程的特点。二是课型因素:首先,课型创新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任务之一。其次,课堂教学模式与结构创新要兼顾不同课型的特质。
1.探索“自学—引导”式教学模式。按照先学后教策略,通过设置自学任务,让学生自学感知教材,梳理问题,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尝试解决疑难问题,或教师进行引导、拓展讲解,逐步形成以自学为主、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2.探索“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按照问题教学策略,把学习内容转化为系列性学习问题,用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使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3.探索“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按照活动教学策略,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实践探究的活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维英语工作室 ( 赣ICP备10001015号 )

GMT+8, 2025-1-23 03:0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