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有“良法”
: O) N8 a+ ^$ t" J& k, Q3 B0 h1 g% E4 V, A4 t; k
大家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良法”。这第一个“法”是指规律。任何学科教学,任何教学工作者都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教语文的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教外语的必须遵循外语教学规律。教小学生的方法拿到中学来就不适用,把大学的教学法拿到中小学来也不适用。谁能遵循教学规律,谁的效果就会多、快、好、省;反之,势必少、慢、差、费。所以说“教学有法”指的就是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具体某一个班级某一个学科时,张老师能教,李老师能教,王老师也能教,都会有成绩的;一个老师同时教同年级同教材的甲班、乙班、丙班、丁班,都能教,也都会有成绩的;讲某一个概念,可用归纳法,也可用演绎法,都会有效果的,所以说“教无定法”。几位老师教同一班级,必定有一位老师最受欢迎,因为他的效果最好。同一个老师教同一个年级的几个平行班,如果都用一成不变的教法势必只在一个班级最受欢迎,因为这个方法最适合这个班级。如果要使每个班级都欢迎你,你就必须根据不同班级适当改变教法。这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教法,可称“教有良法”。$ C% c! {" o- Y N' `8 G* X
0 i1 R1 \( X3 U9 E二、如何判断“教学良法”- C4 E; p, \8 p8 K7 t/ }
. L# A# T6 @# }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填鸭式教学法”是不是“良法”?一般老师都回答说“不是”。为什么?因为领导们都是这么讲的,书上也是这么写的,《辞海》上也是这样写的。是个贬义词。是教师人人见怕的棍子。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真按“填鸭式”那样来教学生的话应当说是好的很!为什么?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填鸭”,“填鸭”好不好?《辞海》上写的:“填鸭”是北京郊区农民几千年来总结的喂鸭好办法,它起着“催肥”作用。听说每填一次可长肉二三两,所以北京填鸭味道鲜美,闻名遐迩。“填鸭”为什么好,关键在“填鸭”是怎么填的。第一选择最佳时机,选鸭子长肉长膘的时候填。第二,填的内容是“精品”,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填的,要用精饲料填。第三,是按大小不同对象分别对待,不是大鸭小鸭填一样多。
- {- T* L% I6 q8 t) h- a |9 U4 c$ [9 m1 X U* O* `
如果我们教学真按“填鸭式”那样做:选择适当的最佳时机,选择最好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可接受性分别对待,适当多给学生一点,那么其效果肯定很好。既然“填鸭式教学法”是好的,要不要给它正名,来个提倡“填鸭式教学法”。不,不必!因为这个比喻本身是形而上学,对师生带有侮辱性,把学生比作鸭子,把教师比作鸭农,不可取,让它自生自灭吧。“填鸭”是好,而“填鸭式教学法”是贬义词。一个词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应当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概念是不能存在的。至于“满堂灌”、“注入式”,那是不讲法是无法,怎能与“填鸭式”等同?我们中国人谴词造句都非常严谨,所以“填鸭式教学法”这个词不能成立、不能用。但是像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个很时髦的名字,大家都愿意接受,这就是“强化教学”。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呢?一来希望大家都应当有独立思考能力。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认为大家都这么讲,书上也这么写,一定都是对的,希望有点哥白尼精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坚持真理,不要怕“权威”,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 Z3 P# i+ X- Y- A: n8 B0 F0 ?" C$ g; Z I
什么是“良法”。一切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凡是教学效果好的,凡是费时少、收获大的方法就是“良法”。
0 E+ C( a5 `, o4 Y# I; g, B% V j. E7 H- P, L3 O# {
三、寻找“教学良法”. w1 K0 `/ l5 b6 s
$ f) t. E9 a" T9 x) `! n我们是怎样寻找“教学良法”的呢?古今中外已经积累了不少“教学良法”,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良法。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吸收和创新。我们根据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参考农村的复式教学,创造出外语同堂分组复式教学法。我们从我国语文教学中有二千多年历史的集中识字教学中得到启发,结合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和清华大学的“俄语速成识词法”,总结出外语集中识词法,并将集中教学单词的方法迁移到语音、语法、课文教学中,进而概括出“适当集中”的原则。我们借鉴吸收国外的情景教学和句型教学,创立了“俩俩分级对话训练”,每堂课开始的5至10分钟坚持俩俩对话活动,从初一到初三,直到高三。对话内容由易到难,由100句问答到小情景对话到创作对话。长期坚持,学生就敢于开口、善于开口,大大提高了听说能力,是治疗“外语聋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4 T C& z# E) }, |" l- l& j
9 |9 s/ J9 G# e0 p6 q8 f: w0 Z
我们通过继承、吸收以及创新,不断地试验总结,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也可以用一段话来表示:“在一定条件下,集中适当的时间,运用一定量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科学地反复、循环强化,以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大的效益。对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分组复式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防止与克服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而使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成功的把握,建立心理上的优势。”这种教学法被大家称为“张思中外语教学法”。! S4 ]" R" C8 }/ q
" f7 [. G* t5 v. G1 ?6 e(一)适当集中
3 ?; B$ X/ g4 s A* a# z# W
0 M, E8 U- n [8 p6 h5 Z, v+ x! N$ m集中教学是强化教学,是有意识记。它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环境、气氛和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语音、词汇、语法、语篇都可以集中教学。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1)超前集中,把教材中有规律的、重要的、常见的单词和语法在教课文之前先粗教一便,使学生有个总体上的初步了解;(2)随机集中,根据教材需要,对语法和单词进行详细的、系统的、完整的教学,是超前集中的深化;(3)综合集中,把教材中的词汇和语法再次集中教学。有了词汇,有了语法,就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语篇教学。我们从语篇集中教学出发,探索出比较成功的初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和高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各地的实验表明,采用这些教学模式都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提前完成教学计划,而且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创设的各种交际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0 H6 W* x) E! u5 o* u: B
( D: K: @, l' q8 d' m; e W集中教学便于学生发现规律,从而使机械识记变为规律识记。例如,用传统方法教单词,通常是课文出现几个就教几个,学生每学一个,都要记住音、形、义,单词之间联系很少,难学难记,一节课教不了几个单词。将单词集中起来教学,就可以发现单词之间的各种联系:发音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反等。按照单词的内在规律集中起来,就易学易记,就可以一串串地教,一节课可以粗学几十个单词。0 b3 `/ h: E, b. j. B2 |
3 y+ b( e- T D( c+ I, i
适当集中难在“适当”二字,要把握好集中的度和量。2 u4 Z5 ~$ P- C, {
/ z6 n8 P; v7 P' n& s0 v' }(二)反复循环
* }/ A g9 U, B# H
' }4 [1 L! I" |# a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人的遗忘速度与时间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刚刚记住的内容在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若要防止遗忘,必须针对遗忘规律安排重现、再认。一般说来,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晚上就要复习,以后每隔2、4、8、16、32天都要重现再认。我国学生常感到外语难学,花时多,收效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有效地与遗忘作斗争。我们采用反复循环的方法,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巩固。9 u& v$ @% i* n
/ a7 X' F" U# s( D% g, q$ R. y
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并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例如,我们向学生介绍循环记忆法、卡片记忆法、排列组合记忆法、分析结构记忆法、形象化记忆法(对比、联想、谐音、口诀)等。还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听力训练、口语训练等活动,在应用中记忆,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 Y$ A+ L1 s8 g, J! t) S: ]. Y
+ d! L+ ?4 {/ K) ^4 V" W4 |6 B此外,我们采用多种反复循环方式,使学过的知识重现再认。如圆周式循环,即把学过的知识反反复复地重现再认。开始密度大,随着巩固程度的加强而逐渐减少次数,使瞬间记忆转化为暂时记忆,暂时记忆转化为持久记忆。再如螺旋式循环,每循环一次或几次,就提高一层要求。以记忆单词为例,先只要求会读,继而知道词义,再要求会拼写,最后才要求会用。又如语法教学,先超前集中,只要粗懂就行,随机集中,要求会面掌握,再综合集中,要求会用,由粗到细到精。课文教学也是如此,先理解阅读,继而会背诵、会操练,再而会用、会复述、改写等。- g1 J' q2 P# Y) x) e& J
, A/ ^% U5 o6 F2 x b9 ~- I
(三)阅读原著/ H7 T* R7 B3 g! T& |
7 |& ~7 E! z N5 Y
阅读原著既是学习外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大量阅读,不仅能使学过的知识巩固、拓宽和深化,培养语感,而且能熟悉外国人的思维模式、文化习俗,从而提高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集中识词与超前讲语法之后,必须组织学生大量阅读,一方面粗读教科书,可给学生一两个课时通读整本教科书,另一方面筹备阅读原著。要引起学生读抄件趣,就要选择浅显的、有趣味的材料。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材料的难度可以逐步加大。刚开始是,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要求做适量翻译,平时每周译500字的材料。假如鼓励学生多看多译一些,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为学生共同学习、互相切磋创造条件。6 }( s9 p$ ]" a7 H, K
8 g- J, D* [' {. l g2 B
(四)因材施教
, B9 V" W. x0 [; R, l5 R7 \* S* B% g% H) ?7 o* u5 F5 i
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成为外语学习的成功者。然而,“差距”是客观存在,也消灭不了,老的“差距”平衡了,新的“差距”又会涌现出来。我们对待“差距”:一是欢迎,二是正确处理。( K$ B- K; n N6 r$ @; z
$ F* h. E7 W8 n/ D1 A
个体差异:当班级中出现外语学习个别好的和个别落后的学生时,我们组织课外解决,为好学生组织“课外小组”,为他们“开小灶”,提供兴趣材料,发展其兴趣爱好;对落后的学生组织“辅导小组”,热情帮助不歧视,或组织优等生帮助他们尽快赶上集体。
9 [8 u: b8 K$ \. D, r7 f/ K) d& ?$ g {8 A3 l
群体差异:如果班上出现一批人学得很好,一批人学得很差,同一课堂无法满足他们要求时,就采取课堂分快慢组或快中慢组的复式教学来处理差距问题。老师一会儿给快组上课,一会儿给漫组上课,使好的能够吃得饱,差的能吃的了,大家都能吃的好。这样课堂能互相干扰吗?干扰多少会有点,但不大,因为外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应当让学生自己操练,老师没有什么可多讲的,只要课堂计划周密,各种水平学生都会有所得。我们主要掌握这个窍门:一静一动、一讲一练就行了。给快组讲课时漫组就进行书面作业,反之亦然。但注意步骤宜粗不宜细,每个教学步骤时间不能过短,每个步骤少则10分钟,多则20分钟不等,这样可以从容地上课,每个老师都会运用复习式教学上课。; u8 ^. w' J" J
- C* Z, N$ v# y A: E
复式教学是处理群体差异的最佳方案之一,它不影响其它学科,不影响学科本身进展,使好的学生在学识上遥遥领先,超出教学大纲与教科书,使困难学生,克服厌学弃学的现象,使大家都能有所得,有所长进,使班级出现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生动活泼景象。
9 J- u" n1 r( t! a* B* Y7 i2 q% V s6 O5 {7 }" V7 y8 ~
综上所述,“适当集中”是关键,是强化教学。低年级、启蒙阶段多些,高年级少些,由少到多,多不等于全部、少不等于没有。“阅读原著”是目的、手段。低年级少些,高年级多些,由少到多。“反复循环”是保证。利用各种循环方式不断的同遗忘作斗争,使学过的知识不断重现、再认。“因材施教”贯穿始终,既适用于城市学校,也适用于农村与边远地区的学校,好教师运用它如虎添翼,一般教师也能得心应手,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e$ x. F0 {4 x M+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