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教学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
+ d, A; [. ^5 t' G+ m( V! B1 H+ B6 U; G8 D0 _: x1 _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 “能认出……”、“能描述……”“能……设计”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7 f4 D* R* M# b: l, a* m
2.行为动词- E7 W O4 d2 Y. D( j9 q
" ^1 @) t" E- x; }8 D/ ^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了解”、“掌握”、“知道”、“熟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
- O8 m+ m5 c/ R: o4 i( Y$ N$ Y7 T1 K3 ?( j( R3 M1 v L
“能认出”、“探究”、“能描述”、“写出”,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
" k8 V" t4 _5 \8 i. v. g# T. rA、 知识性目标动词(分三个水平):2 v* ]" j5 z2 R5 c" q# Z' i7 }: S
【了解】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0 Z) I) \( X' E$ [
【理解】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归纳、收集、处理、阐明, C t f1 b( ~( r, V- V
【应用】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 G5 }( Y, P0 K/ C
B、技能性目标动词(分两个水平):
( X4 P! A. y7 O【模仿】尝试、模仿(模仿)
1 e: @1 l$ Q( n3 p3 E8 F【独立操作】运用、使用、进行测定
7 f9 o7 ~' N) _+ L C、情感性目标动词(分三个水平):
0 @" m) P0 L) T0 n, S【经历(感受)】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 ?: C7 ?( K7 I' [4 V( v【反应(认同)】关注、认同、拒绝; ]7 `. C- s* |; n( X u/ `) a& v" H
【领悟(内化)】确立、形成、养成
# l' P7 R0 @: e# F |8 }3.行为条件
( W3 q2 I$ ?: e+ i( W2 r; k" R m
# v3 J$ h7 E& Q. g% O
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实验,体验……”。
0 j6 ~$ o9 p7 ~, X, I9 P4 `4.表现程度 _* `) i' D/ {8 O
1 S9 i* i1 H( e: u7 n
9 z4 Z5 b& Q |+ c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的……”, “详细的……”便是对“写出观察记录”的要求程度,是对目标水平的限定,便于检测。
( V7 Y$ }" v* n9 {/ R; b8 K d- ?( e( z0 S( s2 ?9 U0 o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体现了谁?(学习者)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