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发布: 2008-11-01 23:41 | 作者: sryy | 来源: 上饶英语教学网 英语社区 英语教研 上饶教育在线! h$ Z: _! V$ q/ C ]) t; B
大庆路小学 张艳萍
; |5 U5 X9 p% U0 D* b. B在少儿英语学习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英语教师及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都怀有非常高的期望值。总想通过短暂的学习,让孩子们能一下成为语言的巨人。在这样急功近利想法的推动下,少儿英语学习特别是课堂教学很容易走入误区。
, k2 {* f" e7 U: Y0 H误区一:教学情境戏剧化( F& I9 ?& Q4 ~; T6 U" m* y
儿童的思维多被“形式、声音、色彩、感觉”引导,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学中要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即利用各种教具和图片来进行教学。这不但会丰富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形成直接的英语语感,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应明显、直接、成效快。正因为许多教师认识到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并且体会到它的好处,所以在课堂上,教具、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几乎无所不用。其动机固然可敬,但实际的教学成效却事倍功半。
1 Z8 _: a) J% ]6 f7 K( s1.教学内容成为游戏道具的陪衬,和实际要求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相距甚远。虽强化了教学的手段,却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的主题。9 g x; t6 K+ Q" t5 C2 l
2.学生不停地调动各种感官,搞得目不暇接,情绪时时刻刻处在较高的兴奋点上。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大量的直观刺激失去了新鲜好奇感,产生疲惫麻木的感觉。而人的注意力,对偶尔出现或在平淡中凸现的情境才会有较深的记忆和好奇。
( A5 f- |6 f, l$ Q y% ^ r' }3.对教师来说,为了尽力吸引学生的眼球,不得不把自己装扮成专业演员。一节课下来,自己搞得非常疲惫不说,收到的效果还不一定好。( M* u- C' V2 m
例如:在教学yummy,yucky,sweet,sour这几个形容词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像,用面部表情来表达,而不是买一大堆东西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品尝——这在平常的教学和大班级里是不太可能的。5 l3 }' _/ Q3 c: C" q
过多地使用图画以及用直观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学习语言有一定的局限性,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在只注重形象思维的教育下会有所损伤。尤其是对小学高段学生,过于夸张和幼儿化的活动或教学方式宜少不宜多,过多则弊大于利。虽然说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从人的整体发展而言,抽象思维更重要;所以,学习的过程,特别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更应该侧重于抽象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适度地使用图画以及用直观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外,不妨更多地用适当的身体语言、声音文字这些能发散和扩展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局限于外在的刺激,更多的是内在的心理需求,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只用“好玩”的表象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 g5 I7 K- ^6 P5 J2 m. v: ?误区二:将母语逐出英语课堂3 R2 e# Z S8 R% o. J" r+ I5 Q
在中国,英语是当作外语来教授的。这与欧洲国家将英语当第二语言来教授不同。在现阶段,大部分开展小学英语课程的学校也根本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课时、合适的班级大小和沉浸式的英语语言环境。语言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达成此目标的工具,这是语言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起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讲解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活动和进行教学评价。不可否认,英语课堂用语的铺垫渗透、解释说明至关重要;课堂组织中的英语实际上是最为实在、有用的语言,因为学生只有学会了、听懂了才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学习。同时,沉浸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也是语言习得的基础。因此,为了营造一个“实实在在”的英语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一古脑儿全用英语,而且还要求学生也必须用英语来反馈学习信息。实际上,在初始学习阶段,光用英语组织教学和反馈学习信息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把母语作为这一阶段学习的辅助手段十分必要,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外语学习初期,母语的解释和帮助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对外语词句造成理解不确切的情况而养成一知半解的坏习惯,准确的理解在外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会牢固,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不论教师怎样努力,从象形、形声、指事、会意的汉语到以拼读为主的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冲突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静默的翻译贯穿一个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而不应阻止其产生。所以,将母语逐出课堂不仅是个巨大的浪费,而且是不可能的。$ z: C/ x+ t' h j2 P
例如,在教学抽象的词句时,说明语言运用的背景时,解释文化知识时,母语必不可少。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我们应该对母语的插入持宽容的态度:- M& }! @8 k9 W- X
1.读写课上, 在新的语言点学习之后,教师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短文的意思,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完成一张英语小报。教室里人声鼎沸,但在一片吵闹声中,却没有几句是英语,大都用母语在交流。这还是不是英语课?当然没有必要让学生们在此时的活动中全用英语,母语的使用让课堂时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解释和交流时用母语可能让学生觉得更加自然,不必担心表达不清而感到尴尬窘迫。学生们还在读英语、写英语、理解英语。这难道不是语言的学习吗?
) f8 g$ D9 t% G5 `" |6 |5 } g; q2.性格内向胆小的David今天在英语课上难得大胆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可是他说出来的答案却引来同学们的笑声。他一下子紧张起来,脸红了半天。老师不断地说:“Take it ) C5 f4 N0 I1 P+ P
easy!”可是他听不懂。虽然从老师可亲的笑容里他猜想这可能是在安慰自己,Martin还是觉得很难受:“唉,毕竟是外语呀!连安慰的话也是冷冰冰的。”他这样想。如果想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教师的理解和同情,为何不用母语说:“我想我理解你的感受,当我一不小心说错话时也很容易脸红。”这样是不是更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与我同在”?
* j' ~7 M& ^. T" q, L% b$ E, I误区三: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n6 R5 w/ ?2 q5 n! i5 B( a/ ]& }
经常可以看到在新授完一段对话、某首好听的歌曲或歌谣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自编新的对话或替换歌词,并在短短两三分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后上台表演。当然,如果是比较简单的学例,学生们是可以胜任的。但如果是很长一段对话,学生可能连起码的复述都做不到;或是已经有同定音韵的曲调,学生要在自己还很原始的语言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改编,更是困难重重。如果学习的目标高不可攀,相信一部分学生可能就会灰心、丧气、甚至放弃。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模仿误区”。在外语学习初始阶段,模仿原则是应该在第一位的,即通过“模仿”练习、重复,直至掌握英语的精髓,但盲目“创新”只能意味着错误的重复。就如同一个还不会走的婴儿,就要求他去跑一样。
% x t9 s: J( t布鲁纳曾把外语认知理论比喻成“脚手架”,喻示孩子在建造自己知识和能力大厦的过程中,他人的引导和帮助如同脚手架一样必不可少。教学互动的观点认为语言的学习表现形式就是自我反思和与他人连续不断的交流、碰撞。而所谓“教学相长”,就是来自教学实践切身体会和观察反思,多一点教学的反思,就多一些教学的智慧。在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时,便能够引领得当,更富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