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好课没标准。 昨天成为好课的那些理由,今天就站不住脚,学生就不买账。 因为,万事万物,特别是人,处在永无止休的流变中,所以没有哪个标准适合好课。 有一节课,你一直宣讲,就是个满堂灌,但学生听得陶醉,那就是好课。 有一节,你引导得法,学生动了起来,也是好课。 有些课当时让学生痛苦,过了三十年他才用自己的体验证明你那节课了不起。这是不是好课? 有一节课所有学生都迷住了,可有一个学生在你的潇洒讲解珠玉语言中受到了伤害,这算不算好课? 课堂上有几十颗不同的心,他们期待不一,性格有异,且那一天的状态千差万别,你的讲解和引导适合了谁? 许多课教师上得兴奋激动,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却无动于衷,你没有看见,你不知情,你沉浸在某个权威的一句表扬中——那个权威正好也听高兴了,对上他的路子了,这样,他的赞扬遮蔽了那些学生的麻木。让一个角落阴暗,这算太阳吗? 有时候,好课的验证真需要一辈子,可是,就像比赛名次和成绩榜一样,赛课往往要的是立竿见影。赛课看不出那个好来,怎办? 红烧肉绝对是好饭,可是,把它端给一个喝醉了恶心欲吐的大汉,他觉得那是好饭吗? 世界上没有好东西坏东西,有的只是在特定时间、地点和人的心情状态下适合的东西。 因此儒家讲中庸。中庸不是一个标准,而是当下此刻一个合适的状态。这个状态可以参考,绝不可照搬。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大生产那一套,在延安百发百中,到北京全然失效,甚至害死不少人。 所以教学要讲生成。我理解所谓生成,就是随机而动,把学生当下此刻的反应当做进入教学的渠道。哪怕那反应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恶劣表现。 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好表现坏表现,没有优等生差生,学生既然坐在了你面前,他就是一个等待成长的不完善的人,因此他的任何表现都是合理的,这合理的表现给了你进入教学的机会。教师有没有教育的艺术,就看教师能不能把这一切都当做教学资源来善加利用,因势利导。 而通常我们,特别是霍某人,会把学生的听话当成良好表现,把所谓优等生的对答如流当成良好表现,这没错,可是同时,我会把学生的沉默,学生的结巴,学生的满不在乎当成恶劣表现,光火恼怒,大发雷霆,不光耗费了教学时间,也还错过了教育时机,更是败坏了自己的心情,甚而至于让自己丧失了成就教育技能的大好时机。最终,霍某一辈子的许多许多大好时间就浪费了耶! 因此,霍某意识到,所谓的好课没标准。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应对各种情况形成知识的智慧的教学。任何一个意外都是你的好机会,任何一种状况都可以让你进入知识的教学。学生怎么表现,你就怎么跟着走。随形赋势,应节而变,但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不离开基本内容的教学。 比如说,讲李白的一首诗,从天气、饮食、瞌睡、捣蛋、怪声、作业卫生状况,等等,都可以进入。关键是教师应该真正读透了那首诗,才可以应变无穷。 这个理想状况,我从庄子、苏格拉底、孟子、王阳明、于永正、魏书生等老师那里看到了,可惜我还远未做到。 要说标准的好课,苏格拉底和孟子跟人们的谈话,绝对就是。可是那些课案你读了,却不能概括出一个标准来。没办法。我想核心还是在于,他们对自己要讲的东西通达了,参悟了,知行合一了,所以他们教无定法,随便怎么教都能教得成功。他们应时而动,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这当中,只有智慧不变。而智慧,恰是一条溪流,哪里有定所定形? 这些年我们的课堂大赛金牌冠军连连,而中国的语文教育还是问题多多,究其根本,还是人们总想找到一锤定音的标准啊!就拿培训来说,讲这标准那理念,都不如干脆督促教师读书来得重要。 我的妄想是,暑假分成两半儿来干:国家拿一大笔钱,先让语文教师游山玩水,寻访唐诗宋词那些美妙意象产生的文化遗迹,逛美了,玩够了,有点领悟体验了,然后剩下的时间,规定读《复活》《堂吉诃德》《浮士德》《西湖梦忆》《红楼梦》《闲情偶寄》《唐宋八大家文选》《理想国》《忏悔录》等这样几部书,全本读完,然后恶狠狠考一家伙,就行了。 像现在这样,弄什么不关痛痒侮辱斯文耗人生命浪费我大好暑假时光的新课程培训,既不能真正解决智慧问题,更不能解决观念和技巧问题,闲扯淡,胡球扯淡,糊弄自己更糊弄折磨老师!花了一点点钱,可是白花了。 就这几天我们的培训而言,我的好课标准倒是有,就是照我这个分两部分的菜单干,那么,新课程培训,全是好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