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QQ393038533 以便注册 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实名)
×
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学生学习发布: 2008-3-21 10:23 | 作者: sryy | 来源: 上饶英语教学网 英语社区 英语教研 上饶教育在线
《学生学习》书面考试复习材料
什么是学习?相信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是哪种学习,我们都希望学习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是快乐的、有意义的:我们的学习应该既能贴近我们的生活,符合我们的能力水平,又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快乐,有所收获。
有趣、有效和有用,是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有意义的学习的稳定结构。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这三者在儿童发展各阶段及教学过程中应各有侧重,但不可偏废。
随着新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理念等一系列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了显著的变化,变得爱学、乐学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习得无助”是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不仅没能从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摆脱出来,还将无助感扩散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甚至对生活不抱希望。这是一种可怕的感受,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所以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出现了“习得无助”,不但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习得无助”呢?我们知道,人在从事一项活动或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不是盲目进行的,他会考虑做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这件事情,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并能取得自己预想的结果时,他就会积极努力地去做这件事情。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就叫做“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才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比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一般而言,当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上述实验中的小白鼠在遭受多次失败打击之后,认为没有能力跳过让自己失败多次的隔板,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这是自我效能感不高的表现。有些中小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害怕见老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习上的“习得无助”,自我效能感低下,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避免“习得无助”,不要让学生失去起跳的力量!
如何让孩子树立信心?
1、让学生体验成功个人的已有的成败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判断。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复的失败会形成对失败的恐惧感,具有失败恐惧感的学生,不敢提出较高的目标,从而会放弃许多尝试的机会,同时也就放弃了许多成功的机会,进而会降低自己的效能期望。
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但是,自信经常是来自于别人的赞扬和鼓励,这是获得或保持自信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自信主要来自于他人的积极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心理实验的方法,也证明了对学生的表扬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提倡教师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表扬,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学习。很多老师就说,我经常表扬我的学生,可是慢慢地,许多孩子对表扬就无动于衷了,表扬已经大大地“贬值”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小了。出现这种状况,不是因为表扬本身有问题,而是教师没有使用好表扬这种有效的奖赏方式。教师在表扬你的学生的时候,应该持有以下的观念:
第一、表扬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应该是一种信念。
第二、表扬应该是真诚的。
第三、要表扬真正值得表扬的成就。
3、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许多学习是从观察、模仿别人学习开始的,如果自己缺乏成功的体验,那么,同样从他人的成功中可以获得通过努力走向成功的经验。所以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可是什么样的榜样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请看下面一个小案例:
4、教给学生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
情绪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学习的进行,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极大地障碍学习。所以个人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些学生面对学业负担、升学、评价的重压,往往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鼓起面对重压的勇气,产生化解重压的兴趣,提高承受重压的能力,还有掌握巧妙化解重压的方法。
以上我们主要是针对学业上因为体验不到成功而失去学习动力的学生提出的一些对策。当然也存在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却因认为学习没有价值而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虽然都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但原因不同,应对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人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总习惯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论这一行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在一个阶段学习结束后,会对自己学习成败进行分析。学生一般会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这四个方面去寻找成败的原因。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个体对所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并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让学生暴露归因风格我们常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以要想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目前的归因风格,通过让学生暴露自己归因风格来展示自己对学业成败的解释。
2、澄清不合理的归因
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是否正确没有太清楚的认识,这需要教师在学生暴露出来的归因风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归因的不合理之处,让学生意识到归因的不同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
3、渗透“成功源于努力程度”的意识
每个人不是天生就能获得成功,成功取决于你努力的程度。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丰硕的果实总是离不开汗水的浇灌”的思想。
4、强化欣赏、悦纳自己的自我意识训练就像世界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要做得像别人那么好或比别人更好。请相信这句话: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5、结合具体的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运动竞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合理归因,并让学生多角度的强化积极归因的体验,养成正确归因的思维方式。
6、结合学业指导学生进行归因的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业,及时分析成败的因素,坚持“小步子”原则,设定适合的学习目标,把握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并教给学生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尽管归因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关键要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让学生在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中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有助于学业的成功;但尽管如此,学生还是难免会出现错误。有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1.态度粗暴甚至挖苦2.耐心不够3.纠错方法为机械训练
4.50℃的沸水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看到错误的价值?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渗透在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之中。错误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挖掘:
1.善用学习错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学生所出现的学习错误中,通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的答案整体上是错的,但是其中又有正确的部分;或者,学生回答的内容本身并没有错误,只是因为它并不符合问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可以将这些错误回答中的正确部分进一步拓展,成为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2.善用学习错误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出现学习错误,有些时候是因为知识的缺乏,而有时候是与能力有关。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学生在能力上的欠缺,有意识地利用由此造成的错误来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也是学习错误的一个重要价值。
3.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从而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去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4.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出现学习错误之后,往往都会出现负面的情绪,产生挫败感;但是,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习错误是能够反过来成为培养学生正面情感和态度的契机。
(1).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能在纠正错误的同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2).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错误往往发生在事物的转折之处,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学生每遭遇一次错误,就增添了一次打破和超越已有经验的机会。遭遇并克服一次错误,学生的已有智慧结构就会呈现一种螺旋递升的状态,有了一次重组的可能,从而实现创新思维。
(3).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反思。
(4).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家在对创造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创造力与知识、智力的关系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比如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与知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有的心理学家则认为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然而,在研究创造力性人格的时候,却无一例外地提到一个特征,即对错误的容忍。
综上所述,学习错误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价值的。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由于反抗自己内部的错误性,同时也是依靠自己内部的错误性加以实现的,这或许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所在。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面我们讨论了学生错误的价值,但并不是说在学习中学生出了错误比不出错还要好,我们还是要强调通过我们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当学生出现了错误,我们不要回避,不要害怕,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为学生创造成长的契机。
错误是学生成长的契机,是教师教学的资源。同时良好的学习动机,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我们学习成长的航船配备了导航的罗盘、促力的风帆,假如我们能够组成坚强的团队,众志成城、互帮互助,就可以尽情地遨游于学习的海洋。只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人尽其才,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优势智能,为大家贡献力量。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主要是:1.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积极互赖
积极互赖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个体与集体)之间以及自己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简而言之,积极互赖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的小组的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那么如何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呢?有如下五种常用的方法:
目标积极互赖:即全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的目标。如合作写一篇作文、共同完成一份答题单。
奖励积极互赖:即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一成员的成绩。奖励可以是内在的奖励,如学习的乐趣或与他人合作对他们有了更好的了解而带来的乐趣;也可以是外在的,比如分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等。
角色积极互赖:即为完成某一项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
资料积极互赖:即每个组员只占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部分信息或资料,要想成功必须分享、共享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比如在分组阅读中,每个学生占有独特的信息,他们必须分享这份信息才能完成某项任务。
身份积极互赖:即小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或标志,如设计小组的名称、标志等。
2.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个人责任 个人责任是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努力。只有每个人为小组的利益着想,尽职做好自己的工作,整个小组才能出色完成任务。如果每个组员觉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对小组的成功没有什么贡献,于是不履行作为组员应有的责任,可以想象这样的小组合作是不会有成效的。这种现象可用“社会惰化作用”来解释。
3.优势互补,各尽其材——混合编组
混合编组是指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让小组的组成成员各具特色,以便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4.既愿合作,又会合作——合作技能教师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虽然学生在心里接纳了合作学习方式,也喜欢合作学习,但是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他们自身能力的限制,特别是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往往在合作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非常必要。在小组合作中,组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合作技能如下表:
5.自我反省,不断进步——小组自评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个小组也需要“反思”,在小组自评的支撑下,小组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
(1).有益经验的总结。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将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小组中做得好的地方提出来,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借鉴。
(2).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的分析。鼓励学生们正视自己或小组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合作中产生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解决了问题就能获得成长,因此老师对待合作中的问题应当耐心、热情。这种基于激励的积极引导会使小组自评取得更好的效果。
(3).小组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或小组制定下一步的计划,明确自己或小组在以后的活动中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
6.师生协力,教学相长——教师协助合作学习时学生的相互交流是主导性活动,但是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仍然是必须的。在指导学生合作时,教师的角色应当从传统的专制权威转变为平等的伙伴。
当谈起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们很认同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合作学习很多老师却感到“想说爱你不容易”。下面,我们针对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主要困惑进行剖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应的应对建议。
1.分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混合分组时应当考虑:
学生的性别: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智力、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方式三个方面。
学生的家庭背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与各种人一起工作,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的接触往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同学进行合作,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包容,学会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真实的社会生活。
对于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问题,一般来说,组越小,每个成员讲话的机会就越多,使某人沉默的机会就越小。而且人数少的组需要较少的管理方法并通常可以较快做出决定。人数多一些的组好处在于可以有更多的人共同完成一项大任务,增加组内成员在方法、性格、背景方面的多样性。
2.言语霸权言语霸权就是指在交谈或讨论中,忽视他人表达的需要,自己独占话语权。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往往表现为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其它学生洗耳恭听或者似听非听。小组成员中没有平等交流。
3.角色分工问题
教师必须明确小组角色分工。几种比较常用的明确组员个人责任的方法有:
角色互赖: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要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小组长、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汇报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
责任承包:将小组的总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人承担一个子课题,小组完成总课题的质量取决于完成每个子课题的质量。
随机提问: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
个别测试: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需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并且要综合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
4.问题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比较适合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呢?对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1).设计探究性问题。中小学生具有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己等心理特征,设计探究性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不论是对还是错,不论是深还是浅,学生总爱向老师和同学炫耀。设置探究性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设计开放性问题。所谓开放性问题一般是指有多种答案,或者是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获得答案的问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等进行个性化的解答,合作学习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
5.教师管理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游走,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并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
6.合作学习的精神目前很多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都在积极地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如果认为合作学习是小组活动的必然产物,忽视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那么小组的“树”上就不一定能结出合作的“果”。
7.合作学习的评价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我们更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主体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的评价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还包括学生个人、小组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在学生自评时教师要注重引导。
评价侧重于激励与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状况,侧重于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着重于合作精神:传统评价更多的是竞争性评价。合作学习评价着重于集体或小组合作精神的发扬,它重视个人或小组通过合作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合作学习能够使学习者更愉快,更主动地学习,能够享受在学习中团体协作的乐趣,与单纯掌握知识相比,合作学习的这些成果对学习者的终生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8.给老师的建议
关于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策略,我们已经谈了许多。现在让我们再给老师们提供一些总体的建议:
(1).合作任务要适当。在合作学习的准备过程中,老师要向学生提出有效的合作任务,为合作学习留出适当的合作时间。时间要与任务量相配合,不过长或过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布置额外任务或减少一定任务量。
(2).内容标准要落实。确认每一位学生都了解本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小组最终要完成的任务及合作学习的规则与评价小组合作成果的标准。
(3).小组成员全参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效防止“个人霸权”现象及“不参与者”的出现。
(4).教师指导要及时。指导不等于包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情况,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对任何一个小组遇到的问题(包括学业方面的问题和合作方面的问题)给予帮助,引导学生始终关注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偏离主题。
(5).合作成果做展示。评价学生的成果要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合作成果。
(6).培养技巧、树理念。在合作学习中,留意合作技巧的培养,纠正学生不利于合作的行为,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自立互助的合作理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与他人分享,只是我们可能像故事中的村民一样担心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够拿出来,奉献给他人。“石头做汤”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积极参与合作,就可以取长促短。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众人的奉献与分享下,也会发挥出让我们为之惊奇的作用。人类社会也正是通过人与人的合作,才完成了一项项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