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增设劳动课程,共有6个学分,且为必修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在高中三年内志愿服务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其次是调整了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了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
增加劳动课程基本没有异议。事实上现在一些大城市的高中早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要求。比如上海四大名校排名第一的上海中学,就有这样的要求。
该校要求学生参加课外公益活动,在高中三年周末课外公益活动时间总计不得少于40小时,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在高一就能完成这项要求。
但增加外语语言选择,尤其是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的决定,却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很多人认为,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已经很大,是否要增设第二外语值得商榷。
外语,尤其是英语,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相当部分人认为,在高考应该取消英语考试,理由也非常简单粗暴,绝大部分人一辈子基本用不到英语,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还有人认为,学英语还容易埋没一些没有语言天赋的特殊人才,甚至有激进的朋友会认为,国外既然不学习汉语,凭什么我们要学英语?
而这次教育部的高中课程方案明确给出了答案,外语不但要学,甚至还鼓励学习第二外语,其理由也非常直接明了。
英语是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
就目前情况来看,英语是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世界上顶级的学术期刊,全部都是英语,顶级学术论坛,交流使用的官方语言同样是英语。
可以这么说,在目前情况下,搞科研根本就离不开英语。无论是论文发表,学术交流,学术报告还是各种学术会议,都必须使用英语。
而这些专业的知识,即使是职业的英语翻译也根本无法正确翻译,甚至英语极端优秀的业内人士,也同样无法翻译。
因为只要是翻译,必然带有个人的理解,而科研,最忌讳的就是这个。这会导致无法正确理解原作者的意思,严重的甚至直接走偏。
英语改为选修为何不行
很多人也承认科技发展离不开英语,但他们觉得只有科研人员才需要学习英语,而对于其他人员来说,英语完全没有必要,结论就是可以把英语改为选修。
这个结论看起来似乎不错,逻辑上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大问题。
众所周知,高考严格意义上依然是应试,既然是应试,必然注重应试技巧。如果英语改为选修,则英语必然会被踢出高考。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从功利角度来说,既然高考英语不占分,还有多少人愿意把时间花费在英语上?或许有,但这个数量绝对不会多。
高考改革3+3,物理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以上海为例,虽然降低了物理考试的难度,但高考小三门选择物理的人数断崖式下跌,以至于教育部推广的时候不得不打个补丁改为3+1+2。
一旦高考取消英语,可以预见的是,选修英语的人数将会大幅度降低。而这个现象一旦发生,必然极大降低科研人员的人才储备基数,对科技发展极为不利。
好在教育部依然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不但没有取消英语的意思,反而鼓励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其用意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了。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仅必须注重外语,有条件的话还必须学习第二外语。这无论是对科技的发展还是加强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